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自身危機管理 《信報》

科大MBA畢業了數年。那些年的課程,只教傳訊技巧,甚少觸及危機管理。現時課程已加入了「Responsible Leadership & Ethics」這一科,加強企業社會責任及危機管理的環節。今年甚至請來多名傳媒人和企業高層來協助教學,以加強課程的真實性。
這是與時並進的改變。在資訊發達,人人可以「Cap 圖」放上網瘋傳的年代,企業一個小差錯,往往有機會演變成意想不到的危機。月前跨國公關公司Brunswick 的高層和科大MBA 學生分享時說,七至八成企業都必定會面對公關危機。
即是只要你是打開門做生意,遲或早總有一次半次公關災難要處理。公關危機,輕則賠錢,重則賠上商譽,影響深遠。
負面新聞斷送前途
就算不是企業,公眾人物也可能被醜聞纏身,令形象破產。像高爾夫球王Tiger Woods,就曾經因為感情缺失而相繼被贊助商劃清界線,損失數以億計美元的收入,要用兩年多時間,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可翻身。
藝人、政客往往因負面新聞斷送前途。就算一個普通小市民,只要在社交媒體,講了些違反普世價值的「心底話」,也隨時被「起底」和公審。「五百港女」就因為幾句不中聽的說話,慘成箭靶,全城圍剿,所受的精神壓力可想而知。
生活在現今世代,無論是企業CEO、歌影視紅星、又或者一個普通小市民,都需要有多一點危機感,做好個人的公關工作,因為有意無意間,隨時踩中陷阱都不知道。
很多公關危機是咎由自取的,可能是管理問題,或對政治及社會議題的敏感度不足。尖沙咀的名店拍照風波,據說是因為香港和總公司之間的溝通延誤,拖慢了補救措施,令事件不斷升溫。
幾年前,有銀行將自動櫃員機的提款下限,由100元提高到300元,立即引起輿論起哄,被視為歧視窮人和長者。最終銀行為免進一步影響商譽,而被迫收回成命。一個看似合乎效益的商業決定,因為低估了民情的反彈,變成公關災難。
但有些情況是非戰之罪,實屬不幸。有美國公關網站選出去年的十大公關災難,好幾間公司都只是因為某一兩名瘋狂員工,把一些噁心的行為拍下放上網,就令整個品牌蒙上陰霾,消費者幫襯意欲大減。難為公司上下要為這些幼稚行為做大量工夫去補鑊。在個人層面上,亦很難避免競爭對手或不喜歡你的人,去揭你的私穩或把你抹黑。所以無論多麼小心謹慎,也要有心理準備,去捍衛自己的名聲。
及早預備永遠都是最好的解決問題方法。能有先見之明,不做錯誤的決定,避免危機發生,當然省卻很多麻煩。但如果是禍躲不過,未雨綢繆可幫助盡快拆彈,大事化小。大公司的傳訊部門,不時都會模擬災難情境,在公司內「演習」。包括短時間內召開應變會議、定出發言人、和回應口徑等等。就算發生的災難和演習內容不同,起碼操練過,反應也會快一點。
矯枉必須過正
而不做錯誤的決定,最重要還是對普世價值多點了解,以及做人處事謙虛一點和有多點同理心。三思而後行,就可避免很多愚蠢的事情和說話。而正所謂「若要人不知,唔好咁低B」,也不要自恃聰明,以為做了的事情會神不知鬼不覺。在這個世代,人人都相機在手、處處有CCTV、電腦亦事事可以留底。這頭幹的好事,未來得及刪除,那邊已給人Cap上網了。
除了準備之外,一旦事情發生後,要給自己一點冷靜的時間,盡量客觀去判斷形勢。如果是被人抹黑或惡意中傷,當然要為了自己的名聲,以受害者的身分,據理力爭和澄清。雖然一個普通人未必有太大商業價值,但個人名譽和誠信是不能以金錢衡量的重要無形資產。但如果真是犯了錯,醜聞又包不住了,就不能心存僥倖,以為可蒙混過關,或以大話去冚大話,必須要對相關人士坦白交代和補救。
有公關高手曾經說,矯枉、必須過正。錯了,就必須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補救。一來以表誠意,二來挽回別人信心。人心肉做,放下身段或可以爭取多兩分同情。要是明明理虧,還以那個嚴姓總經理的氣焰去壓人,必定會將小災難化大。
危機管理不是科學,而是藝術。沒有必勝方程式,亦不能一本通書看到老。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日積月累的智慧。然而,到最後亦要記着,多大的危機總會過去,任何醜聞都有復原期。雖然傷口會留下疤痕,久不久也可能被人翻舊帳。但現今世上,又試問誰可潔白無比?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