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愛的代價 《am730》

佔領運動這麼快就一年了。去年佔領期間,有位母親來問我,如果孩子的價值觀和自己不一致怎辦?我老實說不知道。女兒還小,未有資格教別人。唯有和她分享很久以前,和教會牧者的一次討論。
那時正上映李安的《飲食男女》,戲中虔誠的基督徒大女兒和男友結婚,朋友指出他不是基督徒時,大女兒就肯定地說「他會是的!」有感而發問牧者,如果信主是美好的事,而上帝又愛世人的話,為何不乾脆讓所有人信主?牧者說正因為上帝愛世人,所以才讓人有自由意志,自由地選擇。
同樣道理,愛孩子的父母,也不會以威迫利誘的手段,讓孩子順服於自己的價值觀,「留得著個人也留不著個心」。孩子就算是基於害怕或孝順,表面上完全做到父母的期望,但心底裡不是這樣想,又有甚麼意思?
父母教導孩子,是以生命影響生命,以心靈影響心靈。孩子的價值觀,和家庭、學校、及朋輩有很大關係,我們只能為孩子提供理想的家庭、尋找合適的學校、及盡量讓他們多交益友,讓他們在愛與關懷中培養出良好的價值,而不是透過威脅、打壓和洗腦來灌輸自己的想法。當中或許有很多忐忑和不確定性,但這是愛所要付出的代價。
如果孩子做得好就有糖吃,做不到自己的期望就被黑面與懲罰,這和conditioning(制約)馬戲團的動物又有甚麼分別呢?
父母都想孩子青出於藍,但事事跟隨父母的意願,跳來跳去也不是在父母的框框裡跳?他們又怎會比父母出色呢?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腰骨太直的罪 《am730》

或許你還記得,數年前有一套以《龍紋身的女孩》為首的《Millennium》系列小說,風靡全球,還被拍成兩個系列的電影。作者Stieg Larsson原定整個系列有十本小說,可惜寫完第三本他就過身了。最近另一名瑞典作家David Lagercrantz,以《Millennium》的主角為藍本,在授權下完成系列的第四本小說《The Girl in the Spider Web》。
整個《Millennium》系列好看得不得了,甚至比Dan Brown更引人入勝。現時有人續寫第四集,沒有不拜讀的理由。整體上這一集總算延續了原著的神髓,各主角的性格和劇情發展亦和之前的故事銜接得很順暢。不過可能先入為主,總覺得不如舊的那麼緊湊,而且和現今很多暢銷小說一樣,好像植入了些疑似廣告,讀起來打了折扣。
故事主角Blomkvist是個很固執的記者,面對抹黑、打壓、甚至死亡威脅都仍然堅持己見,不到黃河心不死。朋友認為他之所以讓人不安和咬牙切齒,未必是他的調查報道厲害,而是他那腰骨太直、拒絕妥協的態度,令人想起自己的可憐,想起自己那被出賣了的靈魂和良知。但那些人卻不會想改善自己,而是要把他拉倒。只有把腰骨直的人拉低到他們的水平,才能為自己挽回一點尊嚴。
自小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類人。讀書時你比他們認真是罪、對原則比他們執著是不合群;到人大了,腰骨比他們直是錯、追求公義就是阻人發達。總之如果達不到你的水平與修養,他們就會想辦法,把你變成他們一樣。但只要對得起良心,又那怕承受那堅持原則的罪名呢?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十年迪士尼 《am730》

駕車時又聽Radiohead的Paranoid Android。十年前,忙於應付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的一系列採訪時,這首是我的減壓歌。那時普羅大眾和傳媒都對迪士尼開幕既興奮又期待。但凡有關迪士尼的大小故事,都可能是大眾關心的新聞。
有天和實習記者到欣澳站,採訪首批試玩的「幻想工程師」。由於當時香港迪士尼內的情況沒有曝過光,傳媒自然十分好奇,很想從這群最先到樂園試玩的人,拿到數張照片或影片,讓公眾也先睹為快。迪士尼的公關們就嚴陣以待,極力阻止非官方照片流出。這本無可厚非,傳媒與公關之間存在合作與矛盾,但只要大家各司其職、互相尊重就沒有問題。可是香港迪士尼的第一代公關,或許因為很多人是來自跨國大firms,或許因為公司品牌地位超然,大多對本地媒體不太客氣,甚至有時會帶些鄙視的態度。傳媒查詢十問九不答不在話下,那次採訪,公關一度還說欣澳站是「她們的地方」,命令傳媒不能在那裡用腳架和自由拍攝!而這並不是個別例子。
結果那一代迪士尼公關團隊,在自負與錯誤之間,開罪了大部分本地媒體,也為迪士尼帶來鋪天蓋地的負面報道,開了一個災難性的頭。幸好後來迪士尼的管理和公關團隊換了班,慢慢和傳媒重建信任及良好的關係,營運亦愈來愈順暢,小女也成了迪士尼的常客。
無論出身多優越或名聲多響亮,自視過高,或以敵我心態來待人接物,注定會不斷碰壁,只是這心魔仍是很多自命不凡的人的死穴。

寵慣了的零售業應先自強不息 《信報》

年輕時喜歡Nike波鞋, 90年代的Air Jordan和Air Huarache等,都是劃時代的設計,但對Nike的喜愛,亦只停留在那個年代。現時主要是買回那年代的復刻版波鞋當便鞋穿着,運動的裝備,轉移了幫襯較實用的Under Armor,不過也是之前到日本買和網購回來的。美國的Under Armor網站設有Outlet,款式多、呎碼齊,而且和新貨基本上沒甚分別,價錢卻便宜一大截,就算要付郵費都十分抵買。
可惜Under Armor近來被引入本港零售市場,不過就算計及郵費因素,價錢仍比美國網站貴,和美國的Outlet更加沒法比,款式撰擇亦不算多。而自從香港有得賣後,我就再不能到美國網購。美國網站職員回覆說,公司轉了政策,只有美國和加拿大的地址及信用卡,才能在他們的網站購物,我只能從香港的網站買。而香港網站卻又貴選擇又少,同一條正價運動褲,美國網站賣69美元,香港卻要699港元!而且香港沒有Outlet。
無法再接受周期的逆轉
不知美國總公司的政策是否要保護香港代理的利益,如果是的話,就或多或少反映部分零售業界的思維:保護主義先行,先想如何減少競爭和保護既有利益,消費者的權益永遠敬陪末席。像Under Armor這例子,在本土有零售點賣自己喜歡的品牌應是好消息,但卻反過來剝奪了香港消費者的選擇權,要我用貴價去購買!難怪之前聽過很多人說,寧願去外地購買,也千萬不要在香港引入自己喜歡的品牌,這是多麼荒謬?
現時零售業稍吹淡風,業界就已大呼救命,但每一個行業和每一個經濟周期,有上有落根本很平常,不足為怪。只是零售業過去數年,享受過幾何級數的增長,就立刻變成被寵慣的孩子一樣,沒法再接受周期的逆轉。有從事過高檔品牌管理層的朋友曾經說,羅素街的名店,每天營業額動輒2、300萬,每天賣過百個手袋亦很平常。現時不過是由超現實的營業額,調整至較貼近現實的水平,業界代表就立刻跳出來,說到好像天也快塌下來,甚至情況比沙士時更慘淡(差過沙士之說,已有很多評論指出是誇大失實)。
不便與惡果由市民承受
多名業者也不失時機、不約而同提出幾點訴求,包括要求業主立刻減租、政府立即撤銷限奶令、擴大一簽多行及開放多六個自由行城市。
業界為自己爭取利益天經地義,特別在這個政府弱勢,放膽開出訴求可隨時「搏大霧」的年頭。業主減不減租是商業決定,雙方大可自行商議。但零售業稍遇逆境就立刻放下本港的整體利益,要求政府打救,看來就似乎不太合乎香港自強不息的獅子山下精神。還有,過去數年零售業的蓬勃存在一定的Externality(經濟外部性)。小部分零售商和舖主得到巨大的經濟利益,但就為香港帶來的種種不便與惡果,要由所有香港市民共同承受,每天受着不同程度的滋擾,而且舖租上升、百物騰貴、傳統小店也被迫結業,有時想找碗粥吃也不易。
「Ask not what Hong Kong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Hong Kong」,零售業好景的那些年頭,有沒有為所帶來的Externality作出任何彌補呢?除了所有人都要交的稅項之外,有沒有把部分利潤撥出來,平衡一下普羅大眾所受的苦呢?不但沒有,部分零售商還推出只有遊客才能享受的優惠,本地人反而被變相「歧視」。那現時究竟為什麼零售業稍稍受到周期影響,就要所有香港人再付代價,來保障一小撮人的利益呢?
其實零售業可以向其他自強不息的成功例子學習。縱使旅客人數下跌,也有很多靈活多變的企管人,是先去想如何做好自己,先增強自身的競爭力。還有更重要的是,先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想想他們要些什麼,怎樣可以刺激他們消費,而不是先伸手要別人幫忙。例如最受旅客人數下跌影響的行業,莫過於兩大主題公園,但他們從未公開怨天尤人,反而不斷求變,不斷想新招去吸引本地客和旅客。就像快將來到的重頭節日萬聖節,海洋公園就力求年年加些新元素,和想些新噱頭去吸客,今年又出黃夏蕙又出多啦A夢。你會看到管理層的努力,不斷花心思去吸引人流。
香港人不是沒有同情心,大部分人也不願看到結業與裁員潮。不過要別人同情與伸出援手,亦應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先盡力自救,提升產品和服務質素,以及平日有沒有照顧別人的感受。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李臻 #經管智慧 #經管錦言 - 寵慣了的零售業應先自強不息

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

港大與霍格華茲 《am730》

暑假期間去了大阪的哈利波特世界,身處電影的場景,品嘗冰凍的Butter Beer,買了一堆紀念品。自然也勾起當年第一時間跑去買書的熱情。哈利波特的迷人之處,除了千變萬化的魔法,還有那邪不能勝正的共鳴。回港後重看了哈利波特電影,忽發奇想,其實比較霍格華茲和現時的香港大學,也不難發現頗多相似之處,縱使前者是虛構出來的。
兩校都歷史悠久,校園美麗古典,培育過不少出色校友。有歷史的地方,必定面對過不少的挑戰與危難。在小說裡,霍格華茲被佛地魔的爪牙Death Eaters(食死人)滲透和圍攻,還有內奸裡應外合,不單謀害校長,還以Vanishing Cabinet(消失櫃)引來敵人大舉入侵校園,學校外圍就有大量Dementors(催狂魔),全都旨在破壞學校,和傷害所有不順從黑暗勢力的師生。最後峰迴路轉,主角們在一面倒的劣勢下,把佛地魔的Horcruxes(分靈體)逐一擊破,惡人樹倒猢猻散。
你或會說,小說都是憑空想像,用來逃避現實。不過當世事都被你看透時,你或者能體會現實往往比小說神奇得多。再說,每當黑暗日子來臨,總是人性光輝最佳的展現時機。惡勢力看上來總是來勢洶洶,勝券在握,但最後很多時卻奸有奸輸,慘淡收場。特別在一個有歷史、有傳統、有集體美好回憶的地方,總會有很多人不畏強權,站起來捍衛這地的自由與傳統。
或許,港大也會像霍格華茲一樣,雖然經歷重重挑戰,也能展現新舊生的團結和質素,守護一代代人建立下來的核心價值。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負面正能量 《am730》

未看《I n s i d e O u t 》也不會明白為何「Sadness」那麼可愛,可愛得差不多所有「Sadness」公仔也被搶購一空。想買一個給女兒,用來討論如何面對悲傷也買不到。這套卡通片,不單令小女過了一個愉快的晚上,也讓我們當父母的,反思自己的情緒管理,提醒我們要老老實實地面對自己。
曾有充滿「正能量」的朋友,在社交媒體裡所分享的永遠是喜樂。無論趕通宵、頻頻出差、或種種不如意,都必定以正面態度去面對,杜絕負能量,絕對是「Joy」的化身。誰知後來佔領運動來了,由於某些觀點被別人挑戰,這朋友竟一反過往作風,變身「Anger」,還一次過unfriend了一堆人,令人擔心。
社會愛標榜正能量,有時會刻意忽略和淡化正常的負面情緒與悲傷。政府和政客也喜愛推銷幸福感和滿足感,因為一個幸福和滿足現狀的社會,是最容易管理和討好的。但無論個人、或社會領袖,卻往往本末倒置。明明沒有幸福的生活,明明缺乏滿足的基礎,明明各方面都在倒退,卻透過麻醉、催眠、洗腦與謊言,硬要自己和別人感覺良好,硬要知足與感恩,硬要把應有的情緒宣洩壓下去。
在大都市裡生活,放幾張假面具在袋裡,應付不時之需或者在所難免,但無論如何都不能欺騙自己。至於政府,讓民眾感覺幸福亦無可厚非,但如果刻意消滅、甚至打壓負面情緒,不讓憤怒與悲傷得到安撫和安慰,最終只會換來一次終極爆發,出現system failure。
沒有基礎的正能量,比負能量更具毁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