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另闢蹊徑迎接人工智能時代 《信報》

前陣子世界經濟論壇刊登了一篇分析文章,作者引述LinkedIn網站的分析,2017年僱主最渴求的10種技能,幾乎全都和電腦數據及資訊科技有關,人工智能快將淘汰部分工種亦已不是新鮮事。人工智能正以幾何級數的速度發展,有任職跨國律師行的朋友說,公司已經研究用人工智能草擬合約等法律文件,草擬好後由律師批改再加簽就行,大大節省人手起草的時間,自然可減省人手。每當與專業人士討論類似話題,不少人都異口同聲地說,眾多工種被機械人淘汰的速度,將會快過我們的想像。相信到我們的下一代,很多崗位都不再存在。
我們這一代人,夾在資訊科技的爆發期,和人工智能的萌芽期中,已經要很吃力地追趕時代潮流,特別是做傳媒這一行的,單單是社交媒體的興起,已教很多老一輩吃不消。連很多曾經叱吒一時的國際媒體,也面臨被淘汰的邊緣。這一代人已經追得這麼辛苦,那麼下一代怎麼辦?
堅持與機智更顯可貴
現時很多補習社、幼兒班、正規學校,以至政府當局,都大力推動STEM教育(Science、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也算是面對世界潮流的正確方向。科學和電腦的知識與應用當然重要,但既然電腦已經可以輕易做到很多人類的工作,還有不斷自我學習和自我完善的人工智能,那麼身為人類的我們,是否更加需要一些超越STEM的知識與技能呢?我們的下一代,我的寶貝女兒,又如何去適應這樣的一個世界呢?
近日到圓方商場,看到那裏舉行的《Fantastic Mr. Fox》展覽時,腦海中突然浮出了「Grit & Wit」(堅持與機智)。去看這個展覽,是因為自小喜歡讀Roald Dahl的著作,也喜歡Mr. Fox的故事,所以想帶女兒去看,親子一番。故事講述聰明自信的狐狸爸爸,與3名尖酸刻薄的農夫鬥智鬥力,但他又因為過分自信而驚險百出。未來的世界,相信更多的「Wit」和快速的應變能力,是少不免的。
而由Wes Anderson改編成的《狐狸先生無得頂》動畫電影,就是「Grit」的最佳示範。個人認為這類以一個一個模型,一格一格地拍攝的人偶動畫,是毅力、堅持和耐性的結晶。製作人通常要花上好幾年時間,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不斷重複製作一個又一個差不多的模型,刻板地一格又一格、一絲不苟地拍攝,才可以得出數十分鐘的人偶動畫片段。這樣的堅持和毅力,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不過,單靠「Grit & Wit」,好像並不足以應付未來人工智能世界的挑戰。美國白宮最近發表關於人工智能的報告,指出人工智能帶來機遇和挑戰,雖然可以開創新的經濟領域,但同時會衝擊很多傳統職位。在這有危有機的時代,最需要的可能是能夠和機器溝通的人類,和能把「humanness」帶進機器的人。正如超級電腦也必須要和人類合作,才能擊敗棋王一樣,「best chess is played by AI and human working together」。很多應用在其他方面的人工智能,包括醫療斷症等,亦是要和人類配合,才能更事半功倍。
為冰冷機器注入人性
既然人工智能這個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趨勢不可逆轉,我們只能在它來臨的時刻,好好裝備自己和我們的下一代。這又讓我聯想起圓方那個展覽的主角——兒童故事作家Roald Dahl。他一向最強調的就是人性。Roald Dahl的遺孀Felicity Dahl亦說過,Roald Dahl這麼多年一直認為,善良是人性中最重要的東西。如果未來的世界將充斥着冷冰冰的機器和人工智能,那麼,多一點善良、多一點人性,可能就正是我們下一代最需要學習和吸收的東西。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不讓未來的世界不斷地把人性「機械化」。自小讓孩子多點接觸童話故事和文學作品、多點學習人文學科,以及學習人性中的善惡美醜,不但可刺激他們的想像力,更重要是可喚起他們的感性和人性。這可能是新世代教育中最重要的。
香港的家長很理性和現實,如果知道現時最吃香的技能全部和電腦有關,必定會花更多的資源,送孩子去STEM興趣班、補習班。但我認為正正是因為這個現象,反而應該花多點時間,和孩子一起多讀文學作品,多了解人性,這反而可能反其道,讓他們走出一條康莊大道。閱讀Roald Dahl的作品,可能是一個好開始。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厚黑化社會 企管人員如何自處 《信報》

擁有豐富議會經驗的泛民議員梁耀忠,在立法會大會選主席一事上,因為判斷失誤,進退失據,受盡各方責難,最終還要鞠躬道歉。每次見到梁耀忠,他總表現出一副謙謙有禮的模樣,我亦相信他是一名君子。不過當優點是正人君子,有時也可能是最大的弱點,特別是在波譎雲詭、天天開戰、愈來愈「厚黑」的香港政治圈。
根據維基百科,李宗吾約百年前提出《厚黑學》,大意是「臉皮要厚如城牆、心要黑如煤炭」才能成為「英雄豪傑」,和Machiavelli的《君王論》異曲同工。不知是香港近年的政治氣氛影響,還是因為描述美國政壇黑暗的House of Cards大行其道催化,總有一種「厚黑」文化愈來愈盛的感覺。其實不單香港,美國總統選舉,以至世界各地的政經生態,很多一直「行之有效」的「unwritten rules」和默契已被打破,愈惡毒的言行和陰謀好像愈有市場。
老臣子十倍奉還式報復
職場也是一樣。最近聽到一個故事,或許值得在MBA課程的Organizational Behaviour課堂裏討論。朋友的朋友最近公司出了些狀況,一名任職超過十年的同事近月離職,他本來人緣不錯,熟悉部門上下同事,對公司運作和大小事務瞭如指掌,當中包括很多「未必跟足規矩」的「flexible」做事方式。這人近年和部門主管不大咬弦,最終離開,麻煩事就來了,很多和公司業務有關的監管和執法部門開始找上門,要花上不少時間和資源去應對,暫時也未知最後會否對公司造成損失,或有什麼後果。「苦主」雖然沒有確實證據,但相信是那名舊同事「半澤直樹十倍奉還式」的報復行為。我認為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很愚蠢,冤冤相報既要花時間和心血,沒有好處,還可能招來更多報復。但朋友就說,那又未必完全損人不利己,因為公司沒有給那人Garden leave,合約也沒有non-compete 之類的條款,所以他可以蟬過別枝;如果能夠打擊舊東家及競爭對手,為自己出口氣,也可算是替新東家立了點功。不過這樣做難免會連累很多人,後果可大可小!
這些行為在香港或早已司空見慣,但在資訊發達與科技進步下,加上社會愈來愈功利的影響,這類為達一己私慾而不擇手段的厚黑文化必定會愈演愈烈。即使僱傭合約有完善的保密條款,以及做足資料保安措施,例如禁止員工私下複製和下載檔案等,也未必能阻止一名心存不忿的員工,處心積慮搜集可以用來報復的材料,尤其是一些原本受重用和信任的員工,一旦反轉豬肚,破壞力更大。
在人心愈來愈難測,黑材料橫飛的年代,從政者要更小心,管理人員也要步步為營,具備危機意識,防患未然,一方面要妥善保障個人資料和跟本子辦事,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和對員工觀察入微;最好當然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下屬全是自己的心腹。
然而,這仍難確保有人會因待遇與升遷等原因而思變。可以做的,是多點和員工進行正式或非正式溝通,例如員工大會或個別面談,要有胸襟去鼓勵坦誠溝通。如果觀察到什麼蛛絲馬跡,或發現工作間的怨氣增加,就要盡早想辦法疏導和解決。
是否要以厚黑的手段,去對付厚黑的人,也先要問問自己有沒有這種能耐,以及能否承受所產生的後果。以仇恨去對抗仇恨並非理性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很多時員工對上司和公司的怨憤,大部分都並非什麼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多數都是可以疏導的。我亦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除了少數天生權力慾極強的人,大多數人如果有得選擇,也不會愛玩弄厚黑的手段。不過當社會愈益貧富懸殊,多講拜金、少講愛心時,也得要提防更多的明槍與暗箭,最重要的還是帶眼識朋友,因為正如Frank Underwood在House of Cards中說的名句,「Friends make the worst enemies.」認識愈深的人,一旦反目,將會更加危險。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

看《權力遊戲》隨想 《信報》

畢業後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電視台工作,但從來不是電視迷,無論中外電視劇都絕少追看。就算是世界各地收視爆燈的《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都要在第六季播完好一段時間,我才在朋友極力推薦下,開始由第一季看起。結果,竟然不能自拔地,只用了兩三星期,就一口氣追看完六季共60集。然後還意猶未盡,買下了那一套5冊,共5千多頁的原著A Song of Ice and Fire,由頭細讀起來。
作者George RR Martin的功力,說他是英語世界的金庸並不為過。故事雖是天馬行空,卻看出作者深厚的語文、歷史、謀略、哲學,甚至經濟根柢。由1996年第一集面世以來,Martin寫了足足20年,卻還有2集未寫完。書迷和戲迷都祝福Martin伯伯健康長壽,好讓大家可以盡快一睹結局,看看各忠臣和歹角最終的下場。
忘了寒冬日子將更慘痛
喜歡Game of Thrones的世界裏,四季並不是一年之內發生的事情,而是在長達數年溫暖的夏天後,再迎來數年的嚴冬。夏天愈長愈溫暖,緊接的冬天就會更漫長更寒冷,威脅大部分人的生存。故事中主要家族House of Stark的格言,正是「Winter is Coming」,提醒族人要時刻毋忘冬天必將來臨,積穀防饑。這其實和現實世界也不無相近之處,因為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循環與周期。幾年的大運行完,接下來的可能是漫長的調整。不過就像很多故事中的人物一樣,一般人過了幾年豐足的日子,往往很容易就忘卻寒冬的艱難,甚至天真地認為,冬天是否已永遠不會再來。這與當年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平說的「Irrational Exuberance」異曲同工。然而第六季的故事尾聲時,一隻白色烏鴉帶來了冬天的開始,可以預示下一季的劇集會死更多人。
曾經上過財經的技術分析課,老師一開始就說,任何市場、任何人,甚至任何國家、民族,如果能以圖表去表達當中的盛和衰,就能以技術分析去預測未來的走向,因為凡事如個人的命運或國運,總逃不開一個又一個的循環與盛衰,升得愈高,也可預期跌得愈深。正如Game of Thrones故事展開的那段時期,夏天的日子特別溫暖,所以也可以預期接着的冬天會更嚴寒、更恐怖。那些沒有經歷過冬天,或已忘記了冬天的教訓的人,將要面對的日子將會更加慘痛。
懂得打江山未必識管治
雖說Martin是英語世界的金庸,但有一點,我認為Martin比金庸更進一步,就是他的故事照顧到政治與經濟層面的關係。自小是金庸小說迷,一直以來卻想不通,究竟小說中的大俠和各大小門派,是靠什麼來維持生活?當然要照顧這些小節,可能會大大減低武俠小說可讀性,不過Game of Thrones卻把經濟上的枝節描寫得既詳盡又實在。
懂得打江山的人,很多時並不是懂得管治的人。打仗和管治是完全不同的skill sets。管治在很多事情上,比起打江山更困難。打江山只要有一個敵人,有一個目標,就可以義無反顧地向前衝,然而,拿下江山後,要管治得好、要保持穩定,牽涉的層面就廣闊得多,其中最重要的,正是經濟層面。
打仗厲害,戰無不勝的國王,奪取江山後,因為不善理財,很快把國庫掏空,還欠下巨債,打開了其他勢力坐大的缺口,危及統治地位,最終天下大亂。所以,有時不要笑港府的審慎理財原則,這很可能真的對穩定的政治局勢至關重要。
拿下江山後,或成功創業之後,如不找來真正懂得管治的團隊接手,或像Game of Thrones的國王,只找來膽小和拍馬屁的人來幫手,就很快會把辛苦建立的基業斷送。
在追劇和小說的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兩位小女主角姐妹的命運。故事第一季尾就喪父的兩姐妹Sansa和Arya,性格與處事方式完全不同。家姐Sansa事事循規蹈矩,處處忍讓,甚至委曲求全,卻一次又一次地被利用、欺凌和蹂躪,沒有自由及尊嚴地過活。
相反,妹妹Arya自小我行我素,既男仔頭又喜愛冒險,但她目標清晰,愛恨分明,不怕困難和吃苦,雖然多次身陷險境,但一直掌握着自己的命運,從不受別人擺布及操控,終於能一步一步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作為一個小女孩的父親,這兩姐妹的成長路十分有參考價值。但願小女他日會像Arya多一點。

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傳統名校光環褪色 港整體損失 《信報》

有人認為,幾十歲人仍把中學的歲月掛在嘴邊, 多數是成就有限,生活沒有滿足感,惟有回味舊日的光輝歲月。偏偏身邊有很多朋友(多半是成功專業人士或商界精英),還經常把母校掛在口邊,打校呔出席各大小活動,回母校與舊同學打球或聯誼,以及着緊校內大小事。
你或會說,這麼熱心無非為了增加孩子入讀母校的機會,又或者是為了建立人際網絡。這可能是部分原因,但我認識的很多人都沒有太複雜的動機,只是純粹多年友情,加上對母校的一份感情而已。這感情源自很多因素,除了學校的名氣令人有一點自豪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學校的根、悠久歷史傳統以及頭頂那「光環」。
光環得來不易,單靠金錢不可能短時間內打造出來。香港很多傳統名校的光環都是數十年,甚至過百年來,憑着無數老師、學生和舊生的努力,一點一滴地累積得來,當中有很多無私的付出與犧牲。沒有無私的心又或急功近利,沒有可能產生這些光環。
老師早晨變謝謝光臨
我不敢武斷地說,自從一間一間傳統名校轉為直資後,功利主義就開始不斷侵蝕光環,但事實是,在教育事業中引入更多商業元素,把教育和金錢掛上更緊密關係,學校收生時考慮更多「成本效益」,都可能讓功利化蔓延,令傳統名校學校的光環有日趨暗淡。心理學家Kathleen Vohs的研究指出,單是看着金錢,或聯想到金錢,已經足以令人更加自我中心、自私、不願幫助別人,甚至更易有反社會傾向。曾有直資名校老師慨嘆,當學生由每月交數百元堂費,變為每年數萬元學費後,「以前學生說老師早晨,現時已變為老師說謝謝光臨。」
在資源考慮,和現實競爭下,要維持一定優勢就得作出更多妥協。除了成績,還得在各學界比賽、音樂節、朗誦節等爭取最多榮譽。由於競爭激烈,各大名校在學生的爭奪戰上也日趨白熱化。據聞,很多學校已經用上近似職業運動的scouting方式,由老師觀察各區小學比賽,物色「合用」和已展現潛力的學生;還有指某些體育會推薦出色的小朋友給有關學校。結果,集天下「利器」於一身的學校所向披靡,連學界籃球比賽,比分過百也時有發生。由於學界比賽已極度精英化,一心想參加校隊的同學,有時就算怎樣苦練也難有機會,更遑論出場比賽。
如果有一天取消了所有學界比賽,那究竟這類學校的存在意義又是什麼呢?讀書時我經常問自己這個問題。以前的名校就算沒有拿到任何學界獎項,光環還是不缺的,向基層子弟提供高質教育,灌輸做人道理,愛與包容,助擺脫跨代貧窮,也為社會育成一個又一個人才。現在家境沒那麼富裕的,已經很難入讀直資傳統名校。當然,仍有一些基層子弟能入讀,甚至免學費,但他們大多有一兩樣「特別技能」,能為學校作出某方面的「貢獻」。
有一天如果香港傳統直資名校的光環褪到接近消失,損失的不單是學校的持份者,而是全香港。因為香港這些年來建立的良好制度,培訓出這麼多的人才,以及經濟高速增長,歷史悠久的名校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名校都變成了功利掛帥的學店,又或者只是社會精英和他們下一代的俱樂部,除了社會流動會進一步減弱,還可能令香港這個資本主義社會,更不相信無私的奉獻和付出,變得自私和冷漠。
希望新一屆的議員和政府都能更關心教育這個範疇,不要讓教育進一步商業化和功利化下去。

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爸爸的角色 《am730》

一次晚宴,認識了亞洲國際博覽會的CEO哈永安,和他談得最投契的,卻是他有份創立的NGO「DADS網絡」。他說社會普遍忽略了父親的重要,但father figure無論對男孩子或女孩子的成長,都起著關鍵作用,就算母親能全職照顧家庭,也不能取代父親的角色。他希望推廣爸爸在家庭的重要,提升爸爸和子女的相處質素,推動本地企業更加家庭友善。
 
就算爸爸搵多少錢、買多少禮物、為子女找到多好的學校,也及不上多些高質素的親子時間。近來一有空,總是把陪伴女兒放在首位。例如一直想報名參加長跑賽,但總不想犧牲周末陪家人的時間,直至最近才報了迪士尼的10K weekend比賽,因為太太和女兒可以一起來,和卡通人物一起打氣,跑完又可順便入園玩半天。如果閒日放假,也愛和女兒二人同遊海洋公園,一起看動物或到遊樂場讓她盡情遊玩。一次還約了她的同學一起去玩了半天,她們開心到不得了。雖然很多人已開始為報讀小一部署,又去面試班、又上英文班、又報興趣班,但我固執地認為,能每天盡量讓她笑多點、和朋友玩多點、和父母談心多點才最重要。而且在幼稚園階段,多好的老師,也總及不上老爸和她談天說地,講講故事那麼有啟發性吧?
 
香港人忙,但就算多忙也不能以物質來代替陪伴子女的時間。目前被熱議的贏在甚麼前都是廢話。其實那群得到更多父母時間和關懷的孩子,才是真正的人生勝利組。
各位爸爸,一起加油﹗ 

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鬥志是如何煉成的 《am730》

在茶餐廳午飯,無心聽到鄰座幾位穿著時髦的太太對話。太太A說,老師要求兒子剪髮,說再不剪就在手冊打個大交叉:「傻的嗎?學校正考試,哪有時間剪髮?要打交叉便打吧……」太太B就說:「老師連頭髮長短也要管?很多時間嗎?」太太C也有道理:「老師都是打工,按校長風格辦事。校長頗為嚴肅傳統……」
難得幾位太太明白事理,相信她們的孩子應該不會被迫出情緒問題。但很多家長不是這樣,而是既敬畏又害怕權威。他們教導孩子時,是以學校和其他家長的意見,而不是以孩子的意願來出發。不是說反叛頑皮是美德,只是太嚴太緊迫的教育方式也未必適合這個年頭。特別是還聽到很多家長認為,考試測驗成績才是重中之重,成績好才有望成為專業人士,過穩定舒適的生活。但事情是這樣簡單嗎?
最近流行說Grit(鬥心或意志力)才是成功的關鍵,但孩子要有高的grit scale,不是IQ高、聽聽話話、做好功課和多補習就可以,而是要真正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和鍛練出堅毅的性格。父母嚴格要求的同時,更重要是有充足的情緒支援,讓孩子真切感受到愛與溫暖,才能捱過艱苦的磨鍊。另一方面,家長應充分尊重孩子,當他們有能力做決定時,就盡早多讓他們做決定,不要怕失敗。這樣他們才會義無反顧地為理想付出和犧牲,成功機會才會高。
事無大小都過問嚴管,又要子女將來要做乜師物師,是否就能為他們帶來美好的未來?值得想想。

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善用優勢協助持份者達雙贏 《信報》

和公關朋友吃飯,很多時對方希望就某些新鮮熱辣社會議題,了解一下前線新聞人怎樣看,以及新聞界對某些機構的觀感好與壞。有公關朋友曾笑說,請記者吃飯很「抵請」,因為可以得到很多她們想不到的insights,有時還有內幕料可以「八一下」。
有一次真心地對某公關朋友說,我覺得很多時和她們說的,只不過是人所共知的common sense。「正常人」都是這樣想吧?不過當然,很多正常人不會說的話、很多正常人都不會做的事情和很多「關公災難」,正常都不應該發生,但卻經常出現在新聞和社交媒體裏。而正常來說,專業的公關也應該明白這些是common sense吧?
先從自身優勢入手
公關朋友笑說,每人都有盲點,多點聽意見都是好事,而且很多時她們的建議,就算是多common的sense也好,老闆們也未必聽進耳裏。但如果是來自前線記者的建議,說服力就大增,她們的工作也容易得多。公關又補充說,要老闆們聽她們的忠告,有時比起說服記者相信她們的話更困難。難怪不少前新聞行家當公關顧問和搞培訓,也撈得風生水起。
喝多一杯紅酒後,公關朋友又舉例說,曾經有某機構經常被示威者狙擊,公關們建議機構的管理層不如嘗試增加和不同持份者的良性互動溝通,包括比較邀進的示威者,或許可以以退為進,爭取公眾的理解甚至同情。誰知過了幾天,管理層卻又報警又出律師信,正中那群示威者的下懷,把事情愈鬧愈大。公關們笑說不能低估某些高層的「離地性」。
公平點來說,沒有某一種策略是最好和必勝的策略,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管理風格,有人愛強硬,有人則喜歡以柔制剛。兩種策略或許最終都可能達到管理層的目的,雖然付出的代價未必一樣。個人認為,只要願意放下身段,很多時較liberal的良性engagement最合乎成本效益和各持份者的長遠利益,而且在大部分情況下能達致雙贏。
而要建立良好商譽,和持份者開展良性互動和溝通,一個較容易的切入點是先從自身的優勢入手,特別是人無我有的優勢,協助部分持份者解決他們的需要,一家便宜兩家着。
舉一個例,去年教育界開始推廣STEM教育(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 之前本欄都介紹過。坊間亦開始出現一些以STEM作招徠的補習課程。不過,這件新事物對很多學校來說是一項挑戰,特別是向幼兒教授STEM的課程,對很多幼稚園來說,要去製作合適的教材有一定難度。而中華電力在這個時候就推出了一套針對幼稚園STEM教育的教材套《看到的電力》,免費派發給本港的幼稚園,內容圍繞和發電有關的科技及工程知識,還可以順便向小朋友灌輸節能的概念。幼稚園老師就可參考這套教材套,設計部分的STEM課程,節省不少資源和時間。
視管理層是否願思考
為了加添趣味性,中電還設計了卡通主角、找歌手作了主題曲及設計了相關的遊戲等。雖然據聞這套教材由構思到推出也要差不多一年時間,不過,對於擁有大量電力和工程專家的上市公用事業來說,涉及的額外資源相對不算太多,卻可以把自己的品牌,由幼稚園開始,就植入小朋友的腦袋裏,還可以和科枝、節能、環保等正面概念掛鈎,於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角度來看,是一個很好的雙贏例子。而這個動作亦有助中電在和政府談判新一輪的利潤管制協議前,改善企業形象,或多或少有利爭取多點籌碼。
不單止電力公司,很多不同的企業,甚至企業內很多不同的部門,都總會有一些獨特的優勢和專業知識,如果不吝嗇花些少額外資源,付出一些額外時間,去協助部分持份者解決他們的問題或需要,就算一時三刻未必即時見到對自己的好處,最終也很容易達致雙贏。問題是管理層是否願意花時間與腦筋去思考,有什麼東西可以做,又有什麼新機會或新趨勢可以把握。
然而很多人做事的方式和思路都是以自己為中心,永遠先去想自己要些什麼,定了目標後就要求下屬想辦法去達到這目標,而不會先想想自己可以付出些什麼,或不同持份者又想要些什麼。
公關朋友最後嘆了口氣說,很多時某些計劃的失敗或某些「關公災難」的誕生都是源於老闆們或客戶們的over-confidence。

田野岡大和這男孩 《am730》

不是馬後炮,當北海道七歲男童田野岡大和,被父母懲罰獨留在叢林失蹤後,總預感他會吉人天相。終於上星期傳來好消息,自衛隊發現他藏身小屋裡,並無大礙,相信他和父母都吸取了很大的教訓。田野無疑頑皮,用石頭扔別人也不可接受,但同時這小子有膽識,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難得小小年紀有挑戰權威的勇氣。如果適當地栽培,相信定有一番作為。問題是這類有頭腦又有個性的孩子應如何教?
還記得上星期寫道,親眼目睹讀國際學校孩子的家長,如何放手讓孩子玩樂,即使動手動腳和互擲玩具也由得他們。如果田野父母的管束太嚴太過火,那群家長又是否太放任?這條線很難畫的,但我傾向在不傷害別人和有損公德的前提下,框框盡量定得寬鬆一些。我相信孩子比自己這代優勝,到某一個點,我們得承認孩子在多方面可能已超越自己,比自己聰明,到時我們憑甚麼去主宰他們一舉一動,學甚麼和不學甚麼呢?他們有能力自己學習和找尋答案時,還是放開手好一點。孩子被限死了,又如何青出於藍?
通常愈聰明的孩子,都是比較佻皮,甚至有點反叛。對待聰明的人,不能下下以高壓手段,要他們就範,反而應多點溝通了解,多想辦法讓他們感受是非善惡,明白事情的後果。如果上一代是以愛出發,而不是為保面子與威嚴,相信孩子最終能走上正路,發揮潛能。
我喜歡田野岡大和,也覺得很多香港孩子都有點像他。

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不要讓仇恨扎根 《am730》

有孩子的人,總愛說他們大得很快,有空就應盡量陪他們玩個飽。我最享受和女兒去圖書館和遊樂場。在圖書館會由她去選喜歡的書本,這陣子她對食物鏈很感興趣,對動物間的弱肉強食既好奇又傷心,作為爸爸只有慢慢解釋這是大自然現象,不必太難過。
四歲的女兒已有一定社交能力,在遊樂場隨時可以交上新朋友,一起玩、一起傻笑。有時很羨慕這群才幾歲的孩子那種單純,一個笑面、一句說話,就可以手拖手做一小時朋友,完全沒有多餘的掛慮。我只會觀察不會干涉,無論比她大的還是小的;男的還是女的,只要能一起玩就由她們自由發揮。
不過小女終於遇到新情況。以往她的朋友大致都是規規矩矩地玩,但最近會所遊樂場來了一群來開生日會的國際學校小朋友,不同國籍的孩子玩起來都很粗獷,互相擲玩具甚至拳打腳踢,我也見識到外籍家長的自由尺度。女兒多次中招後終於到我面前哭訴。嚴格來說她不是被欺負,只是不適應這種粗野的玩法。於是我讓她選擇繼續玩,但要學懂保護自己,或選擇回家,不過就不可對其他小朋友懷恨或報復。作為父親,不應容許仇恨的種子在她心靈扎根。
自女兒出生後,再讀楊絳的《我們仨》有另一種親切和體會。這是一本很好的親子書,在那些簡單的家庭逸事裡,字字充滿了愛。雖然讀來一字一淚,但無論她們一家經歷多少劫難,也總讀不出書中有半點仇恨怨憤。這或許是知識分子應學習的境界。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讓年輕人有未來 《am730》

台灣的蔡英文總統上星期宣誓就任,就職演說提到「一個國家的年輕人沒有未來,這個國家必定沒有未來」這放諸中外皆準的道理。在本港,世代矛盾、年輕人難以向上流等,亦成為切切實實的社會問題。但如果當局認為只是鼓勵年輕人創業,或北上尋找機會就能解決,香港的未來就頗值得擔心。
年輕人要打破既得利益者的壟斷向上流,雖然愈來愈困難,但肯努力仍有出頭機會。令人擔心的是教育的壟斷。自從十多年大幅修訂直資制度開始,教育就變得愈趨市場化和利益化。雖然有些學校,包括教會學校,就算轉了直資,很多校長和老師仍然沒有忘記教育的初衷,不過在直資制度下,部分名校掌握了收生的大權,管理層就有很大的誘因,只會取錄對學校「有用」的學生,而剝奪了很多勤奮的學生,特別是基層學生的機會。以往很多上進的窮家子弟,可透過派位進入傳統名校,有潛質的孩子,就算家貧都得到栽培而成才。但現時直資名校掌控著收生權,如果為了追名逐利,就有很大空間主動收一些在體育或音樂上有出色表現,能立刻為學校贏取榮譽的學生。學校以教「好學生」為主,「教好」學生為副。有教無類漸成應酬用的口惠。
要讓年輕人重拾希望,或許應先從根本著手,檢討現時充滿利益瓜葛的教育制度,特別是直資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再「優化」和「微調」。真心想香港有更好的未來,就應好好關心香港的教育及青年政策。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假裝沒有自由 《am730》

有次和中學生交流,有人問人生最重要是甚麼。幸好我不時會想想這問題,於是答我覺得最重要是能體會到自己是一個自由的個體,和能按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想做的事和想走的路。
在英國讀書的日子,受到存在主義大師薩特(Jean-Paul Sartre)的哲學思想影響。巨著《Being and Nothingness》指出,人類有一種自我欺騙的傾向,明明是一個自由個體,活在自由的國度,卻最喜歡騙自己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例如某同學明明不認同團體的理念,但基於朋輩壓力下,隱藏自己的想法;又例如有當「兵」的,明明不用事事被身邊的「港女」指指點點,卻甘心做奴隸。人們往往喜歡以實際考量、社會規範、或價值觀等作藉口,假裝身不由己,其實是掩飾自己的怯懦。事實上,某前度女友曾說,「今天叫你帶把傘你都不聽,日後你還會聽我話嗎?」結果這句話成為決心和她分手的最後一根稻草(當然還有一籃子因素)。
然後我發覺有老師好像聽得有點皺眉,於是立刻補充說,「但學生的大前提是遵守校規。」自由不等如沒有框框,但最重要的是對得著自己的心,不要隨便就放棄自己的自由與理想,甘心被人主宰和操縱,起碼也要想操控你的人付出多點代價。
雖然人有自欺的傾向,但如果一個地方的人文盲少、教育程度高、有較大的自由意志,仍然是難以以低劣的操作和簡單的大話去操弄。要管治好這樣的一個地方,必須要有高明的手段和耐性,愈夾硬來反而愈難達到目的。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來扶助香港的「李斯特城」一把吧 《信報》

英超爆出舉世大冷門,李斯特城以1賠5000的超冷姿態勇奪英超冠軍,一夜間,這個只有30多萬人口的英國中部小城市爆紅全球。英國工黨領袖郝爾彬能當新一代占士邦也只是得1賠1000的賠率,就知道1賠5000是何等不可能的事件。怪不得之前英格蘭名宿連尼加也誇下海口說,如果李斯特城贏得英超冠軍,他就會穿內褲主持節目。
李斯特城得英超冠軍,成為全球的熱門話題,社交媒體上充斥着#leicestercity和#havingaparty的hashtags。各大媒體也立刻出現很多分析李斯特城城奪冠的文章,由戰術分析、內幕猛料,到給政商界的啟示、或純「抽水」搞笑的,各式各樣都有,多到讀也讀不完。
港人面對挑戰大得多
玩Facebook玩得出神入化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着先機,個多月前已經抽李斯特城水,到李城拿到冠軍後,自然要一抽再抽。他在Facebook寫道:「……這支神奇球隊的動人故事,終於也畫上完美句號。正如我在網誌《總有出頭天》中寫到,任何比賽,不會有永遠的underdog,只要大家努力嘗試,沒有困難不能克服。李斯特城將不可能變成可能,正是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香港本色。」
財爺說得對,很多香港人都像李斯特城的團隊一樣,靈活、反應快、有拚勁、懂得汲取失敗教訓和敢向霸權挑戰。過去有很多成功例子,值得港人引以為傲。其實想深一層,香港人比起李斯特城可能更加強,因為李斯特城和各路雄師決戰球場,在公平比拚下奪冠,每場雙方十一個打十一個,球證也大致專業公正;不過,很多香港的年輕人和初創企業,面對的很多時都不是level playing field,隨時要十一個打十四、五個,更可能是「球證、旁證、足協、足總、足委,全部都係對手的人」,比起班費不高,缺乏超級球星的李斯特城奪英超,面對的挑戰還大得多。
香港社會發展到今時今日,多個層面都已經被所謂的「霸權」所壟斷,一般人縱使有過人本領,沒有父蔭或關係的話,要打入政治精英、或商界精英的圈子就算有可能,也的確是愈來愈困難。就算要向上流,阻力亦愈來愈大。
有朋友說,以為經濟下滑,商舖業主和他談新租約時,就算不減租也會凍租,誰知對方一開口就是加租四成!就算本地零售銷售連續13個月下跌,租戶市場情緒指數跌至08年金融海嘯後新低,也不等於業主的議價能力減弱了很多。
市場扭曲引發民怨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城市之一,但自由不等於就有公平的競爭環境。雖然香港已經有競爭條例,但對打擊反競爭及壟斷行為暫時仍可說是杯水車薪。既得利益者往往以自由市場,或打擊經濟等理由去游說,或向當局施壓,企圖讓壟斷及尋租行為得以繼續下去。
當內地旅客來港的數字稍為回落,讓超負荷的香港可以稍為喘氣,商舖的租金稍為降至較正常的水平,就立刻有人倡議擴大自由行及回復一簽多行;當的士牌數目近20年以來沒有增加,牌價被炒到6、7百萬一個時,當局沒有去考慮增加發牌,以應付大幅增加的市民及遊客需求,而是去向提供更好服務及更多選擇給香港市民的叫車應用程式「執法」。的士商會還好像那名加租四成的業主那樣,逆市申請大幅加價。最可憐的是基層的士司機的收入,在多次加價下並沒有隨之而明顯增加!
有些公共事業,例如電力市場及專利巴士等,壟斷或許還有實際的需要,這些公共事業要接受政府的嚴格利潤管制,也受到公眾的監察。不過很多涉及市民衣、食、住、行,甚至教育的領域,也愈來愈充斥着種種壟斷與尋租行為。
就算那些是合法的尋租行為也好,但當市場變得扭曲和失效時當局仍然闊佬懶理,那麼除了小部分既得利益者能繼續得到暴利外,香港整體社會也變得難以進步及發展,這也可能是近年各式各樣民怨暴發的原因之一。單單是領展上市這個決定,多年以來就已經引發不僅是社會爭議和矛盾,而且矛盾還好像愈演愈烈。
財爺的貼地形象及親民的言論,令他得到廣大市民的愛戴。希望他不單能以說話鼓勵及安慰港人,也寄望他在可見的未來,以實際的措施,打擊壟斷及尋租行為,扶助香港各行各業潛在的「李斯特城」,能在更公平的賽場上力爭上游。讓更多的underdogs,能把不可能變可能,造就更多香港傳奇!

都忘了交通禮儀嗎? 《am730》

嚴重或致命的交通意外新聞,近來好像出現得特別頻密。很多意外只是一念之差,根本可以避免。
近年幾乎每天都駕車,老實說,我感到香港路面愈來愈不安全,所以也裝了「車CAM」來增加安全感。上星期就有一名伯伯在海港中心附近突然衝出來,如果我車速快一點,或萬一煞車遲鈍一點,有可能會撞到他。而我的響號警告,卻換來一個「有膽就車過來的」表情;再早一陣子,在干諾道中近海富中心,有一輛的士下了天橋後,從我車子的左後方高速切過來,如果我不是及時看到煞車讓他,也可能已出了意外。而我的禮讓,也只是換來的士大哥一個想殺人的眼神。
 
事實上,上星期有兩宗被廣泛報道的意外,也分別是由於一名長者和一部的士涉嫌衝燈引致的。亦有報道指,去年交通意外死亡的行人中,六成是長者;而交通意外的傷亡數字,就有近萬人和公共車輛有關。
香港人以往愛說回內地駕車很危險,但我們自己的駕駛態度又是否每況愈下呢?不是想針對「搵食車」,但很多時在的士旁邊也會提高驚覺,以防有車會突然轉線。車租或許很高昂,搵食也愈來愈難,但也不等如可以危害自己,和無辜乘客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我贊成加強對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和駕駛者執法,就算是長者或搵食車也不應有酌情。但其實只要每人稍為禮讓一點、稍為注重駕駛禮儀多一點,很多意外和不快都可避免,到時是否加強執法已不再重要了。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情緒病之都 《am730》

香港兒科醫學會的調查指,本港中學生有六成人有情緒病徵兆,有近三成人有自殘傾向、甚至企圖自殺!之前明愛的調查亦指出,學子由小學開始壓力已很大,近四成小學生平均每天有七、八項功課,有兩成更每天有十項或以上!
學童情緒出問題已是香港的新常態,但大部分家長們,卻仍然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還只是著重看測驗和考試分數這些「硬指標」,和其他家長的話題仍然離不開比較大家的功課和課外活動,至於孩子開心與否就往往置若罔聞,以致出現情緒病徵兆要求助時,情況可能已經不輕了。
就算孩子終於考到香港的最高學府入讀所謂的「神科」,甚至躋身世界頂級名校,但如果不幸得了情緒病,抑鬱終日,那又有甚麼益處?須知道一個精神健康及EQ高的孩子才有真正的前途。一個滿身「**」和「A」的人,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又如何能駕馭日益複雜的工作環境,幹一番事業?再這樣下去,孩子讀甚麼名校,懂甚麼樂器已經不再值得拿來炫耀,因為不久將來,情緒健康的孩子才是稀有動物,才最值得家長叨光。
再想深一層,孩子們的情緒問題如再得不到改善,每年投入社會的新一代人,就起碼有六成有情緒問題!不用很久,香港就變成生產情緒病人的「情緒病之都」。走在街上,前前後後的都是有情緒或精神問題的人,你說恐不恐怖?奇怪的是,香港的家長、政府、和教育界,好像仍不覺得有甚麼問題。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用權的品味 《am730》

大家都知,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就算民主社會,也總存在些階級鬥爭。無論去到哪裡,有錢有權的人總會比其他人「更加公平」。香港當然也一樣,不過,以往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用權時好像較有格調和品味,做事較低調,一般也較合情合理,就算別人未完全心服口服,也不易找到挑剔的把柄。就好像有品味、有教養的有錢人一樣,不會只懂用錢來撻人。
 
只有沒怎麼努力過而突然身家暴漲的暴發戶,才愛把所有最貴的名牌高調地穿在身上,無時無刻要向世界炫耀自己的財富。品味?甚麼是品味?權力的暴發戶也一樣,最愛向外展示突如其來的權柄,有時愈粗暴地用權去撻人,他們的快感就愈強烈。因為「我就是有這個權,你奈得我何麼?」至於是否會激起強烈的反響,這問題就太深奧了,反正有人去收拾手尾。
 
用權要用得漂亮,和個人修養有關,也是慢慢培養的藝術,由小權到大權,急也急不來。只有情、理、法兼備,做人做事才容易服眾。香港近年好像突然多了很多暴發戶,特別是權力暴發戶,根本未夠水平去處理手中的權力。就好像一個「P牌仔」駕駛大馬力的林寶堅尼一樣,隨時車毁人亡。這或許就是眾多社會問題的原因之一。前幾天不是才炒了一部P牌林寶嗎?
 
還有,「微權力」已慢慢抬頭,這時還說甚麼「如果你是老闆我會聽你講,可惜你不是」這類說話,只是進一步暴露用權的品味低。偏偏這類人還自我感覺良好。

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向前看吧 《am730》

NBA金州勇士單季創下多個紀錄,包括常規賽73勝9負,比起有「籃球之神」米高佐敦帶領的全盛時期公牛更厲害,亦令沉悶了多年的NBA有多點看頭。老實說,要不是有這隊勇士,這兩年也不會轉去看NBA直播。前幾年當打的球星,沒有一個是特別吸引的。就算自小喜歡波士頓,也不會因為之前的Rondo,或現時的Isaiah Thomas而捧場。 
 
某些球迷,特別是較年長的一群,愛把勇士和當年的公牛作比較。很多朋友仍然認為95/96年的公牛是最厲害的,如果重看那年的精華片段,佐敦和柏賓,配合積遜教練的「三角進攻」戰術,的確所向披靡。但蘋果和橙很難比較,而我還是較喜歡現時勇士的「矮仔陣」。居里一季射入超過四百球三分不在話下,全隊由大前鋒到中鋒都能射出準繩的三分球、一季射入超過一千球三分就確是十分瘋癲。我就喜歡看大衛戰勝哥利亞,愛看矮仔打贏高大球員,也喜歡看閃電出手的三分遠程炮,多過「大風車」式的強力入樽。
 
而且時代不斷進步,進攻和防守戰術都已經進化了不知多少代,佐敦和公牛都有其歷史地位,但過去的應由它留在歷史裡。正如上一代人如果一直留戀以往的成就,忽略了時代的進步和新一代的努力,也會被批評離地。每一代人的成功,都有不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困難要克服,不會是自己的那一代就特別優勝。
 
從前的鞋款復刻還可以古老當時興,其他的事情如果太過眷戀的話,就很容易和新世代及最新的潮流脫節。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新時代的開始 《am730》

入行這些年,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直播都主持過,但直播一個有59年歷史的電視台停止廣播的歷史時刻,卻是前所未有的經驗。幸好交接過程順暢,當晚的直播亦順利完成。
小時候可以說是看麗的和亞視長大的,因為家父是個很有正義感的人,那時見無綫一台獨大,在鋤強扶弱的心態下,我們一家就多數捧亞視節目場,希望支持一下。在很多人眼中好像有點戇居,回到學校我也沒法和同學討論電視節目內容,不過我們對打破壟斷也總算出過一分力。後來入了電視這一行,做過數間收費和免費電視台,反而偏偏從來沒有打過亞視工。
雖然是這樣,現時見證亞視從大氣電波裡消失,卻完全沒有覺得可惜與傷感,因為香港人really deserve better!有選擇好過沒有選擇的道理,3歲小朋友都明白,也沒必要再重複。小弟亦不敢說行家的負面話,或企圖賣花讚花香。只是想說句真心話,我接觸過的同事,無論是新聞部的兄弟姐妹,或是公司管理層,大多數是充滿活力、有想法、有胸襟、願意嘗試及走出comfort zone的人。在這班人的耕耘下,但願可以帶來多點新意思,多點競爭,給香港人較高質素的資訊及娛樂。最重要是能產生一種良性互動,讓節目水平和民智在相互影響下提升。也希望香港人能真正選擇免費電視台後,在其他範疇也快將擁有更大的選擇權。
再提提大家,記得調校電視機去追台,就能從大氣電波收看99台ViuTV了。至於好不好看,不妨自己評一評。

從嘉年華看娛樂貧乏及快樂難求 《信報》

復活節長假期沒有外遊,留在香港工作和找節目。由於前陣子聽說東華慈善嘉年華人流不算太多,又已是倒數的最後數天了,沒有特別節目下,就一家人去湊湊熱鬧,誰知去到才知中了伏。不過既來之則安之,總算消磨了一天假期(也浪費了很多時間)。
說浪費時間,是沒有預計入場人數會那麼多,花在排隊的時間又要這麼久。我明白去這些場合,花點時間排隊是少不免的,不過真的沒有預計到,泊車要排差不多一小時;為寶貝女買雞蛋仔吃,又要和太太及工人輪流總共排一個多小時;連去洗手間也要排30分鐘!
商場店舖千篇一律
至於玩遊戲,就平均要排超過半小時,連玩那些可以贏取公仔的攤位遊戲,也起碼要排十多分鐘才有得玩。幸好香港人還算守秩序,沒有出什麼亂子。女兒雖然等了又等,但總算贏了兩個公仔,高高興興地回家。至於我和太太,就比起去跑馬拉松還要疲累。
由於等得實在太久,有很多時間和工作人員閒聊。他們說之前沒有太多人來,特別是和中環的嘉年華重疊那段日子,不單止玩遊戲和買小食不用排隊,小食的種類也比現時多,而且嘉年華還要大減價吸客。另一名職員又說,之前人流實在太少,所以據聞甚至有投資者撤資,導致人手少了,一些東西壞了也沒有人修理(買雞蛋仔要排個多小時,就是因為只有一部機能運作,其他的都壞了!)不過,他說中環的嘉年華完結後,這裏的人流就愈來愈多,令員工們突然間由頗為清閒,變成每天做到無停手。
之前有報道指出,因為本港年初天氣特別寒冷而且持久地多雨,加上兩個嘉年華同時舉行,互相搶客,導致人流較為冷清。如果不是這些原因,相信類似的嘉年華會在香港有一定需求(至於能否賺錢,當然還要視乎很多因素。)
事實上,去年到過中環海濱的嘉年華,也是人山人海,十分熱鬧的。因為整體上,香港人太缺乏娛樂,除非擁有嚴格限定會員人數的私人會所會席,否則假日到任何一處地方,都難免要和大量本地居民及內地旅客逼。
雖然香港有兩大主題公園,但一年去十多二十次,大人小孩也會失去新鮮感。去公園或沙灘,天氣好時就針也插不入;去打波,場地又並不容易預訂;去商場,又差不多個個都千篇一律那些店舖;想去吃餐飯,稍為好的餐廳就又難訂又貴;想去個短途旅行散散心,香港好的廉航選擇又不多,遲些還可能要付多一筆機場建設費;留在家中,大部分港人的居住環境又太擠迫…,難怪在世界快樂報告中,香港只是排第75,比起戰亂頻頻的索馬里也只是稍高一位。
社會不快樂怎和諧
去完嘉年華,到旁邊的郵輪碼頭取車,不難發現天壤之別。那天雖然已是難得有郵輪泊岸的日子,但那個由著名建築師Foster + Partners設計、耗資70多億興建的大型碼頭,仍然可說是門可羅雀。如果不是去嘉年華的人來泊車,相信會更加冷清。
而那啟用了不足3年的碼頭,遠觀雖然仍然宏偉,但近看就很多地方已顯得殘舊骯髒,內裏亦燈光昏暗,到處都是黑沉沉的空間。那天排在前面的車子出閘有問題,也要差不多10分鐘才有人慢慢來處理。到過這裏以後,開始親身感受到所謂大白象的浪費。究竟再花數百億、數千億,多起幾樣大型基建,是否就能令香港人在未來的日子開心一點呢?這或許是一個值得所有香港人思索的命題。
很多時當領導的,無論是領導一間公司或一個地方,其中一樣最重要的工作,是keep your people happy and entertained。就算未能夠keep them thrilled,也或起碼要keep them contented。我覺得香港人其實不算難管治,不過近年我們的快樂指數每況愈下,最近的調查更顯示,連兒童的快樂指數都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新低,試問人人都不快樂,社會怎能和諧?管治怎能順暢?打工的,不滿意還可以搵工跳槽,但香港人卻不是個個也想、或有能力移民他鄉。如果市民長遠愈來愈不快樂,社會也很可能會愈來愈不穩。
當然,要令人快樂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亦涉及不同的社會問題及深層次矛盾,有評論認為,我們不能只着重經濟發展,以為有錢和物質豐富就可以令人快樂,政府應更注重非物質的指標。不過,如果政府能在那堆疑似基建大白象的龐大工程費中,拿些零頭出來娛樂一下大眾,施政又能多些以紓緩市民的不快為目標,或許已經是一個好開始了。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擦鞋的藝術 《am730》

和我年紀相若的,可能看過《課長島耕作》這套漫畫。故事圍繞打工仔島耕作,在爾虞我詐的企業打滾,和逢凶化吉的故事。其中一集,島耕作的對頭人,一眼看穿大老闆的領帶是冒牌貨,心想是擦鞋的好機會,就買了條真的領帶給老闆換上,並把那冒牌貨剪爛。誰知那領帶是老闆深愛的私生子,用第一次出糧的工資買給他的禮物,因此明知是冒牌貨老闆仍十分珍惜。如今被剪爛,老闆大發雷霆,悲憤交集,老淚縱橫。不過大錯已鑄成,那名擦鞋仔就算跪地謝罪已無補於事,從此也沒有運行了。
 
在人治色彩重的社會生存,有時或要懂得阿諛之道。然而鞋不能亂擦,否則就像那個擦鞋仔一樣,浪費了尊嚴和金錢後,反而為自己招來橫禍。不過沒有同理心、愛以自己的喜好去猜度老闆的心意、阿茂整餅和畫蛇添足,卻是愛擦鞋人士的通病。如果決意要當一名靠擦鞋上位的人,就應先做足功課,好好地磨煉技巧,再花多點時間觀察才好厚起面皮去付諸行動。因為擦鞋是一門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事業。失敗的擦鞋仔,沒有人會同情,也沒有人會鼓勵他們跌倒後再站起來,而是會被眾人恥笑,甚至還會笑足一世。
 
愛被奉承雖是人性弱點之一,但如果一個機構,或一個部門主管,長期鼓勵擦鞋文化,這個地方肯定會浪費很多時間和資源,劣幣驅逐良幣,不務正業,出事只是遲早問題,後果可以很嚴重。最近康文署疑似擦鞋擦出禍的風波,就是好例子。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不順氣的學生和家長 《am730》

教育局長吳克儉日前說的深深不忿、很不順氣、和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等,已在坊間發酵了數天。其實民望在官員中長期敬陪末座的吳局長不用太氣憤,比起香港的家長和莘莘學子,30萬元月薪的他所受的委屈,並沒有甚麼大不了。
在香港,差不多所有教育制度上的問題,和衍生出來的壓力,都是由前線老師、學生和家長承受。付得起錢的還可以選擇國際學校,日子或會過得好一點,但也聽過有外籍家長大吐苦水,說國際學校的家長活動多得讓他和太太透不過氣,他問為何每月給學校萬多元學費,還要家長做那麼多「義工」。
而供不起子女讀國際學校或私校的家長,承受的壓力自然更大。以前基層子弟還有機會入名校讀書,但自從香港教育「市場化」後,愈來愈多傳統名校轉為直資,不公義地把很多有潛質的基層學生排除在外。當然津貼和官立學校也有很多質素很高,亦有很多有心的教育工作者在默默耕耘,但他們卻要面對很多指標、報告和文書工作,亦要應付TSA和種種評估……總之一切都是冷冰冰的數據,功利地衡量所謂教育成效。而這些年來新增的壓力,就一層壓一層,最終壓到最沒有反抗能力的小孩子身上,真的很無陰公﹗
雖然很多制度上的問題,都不是吳局長的錯,但如果他還是不順氣,不妨想想這幾年,除了不斷去所謂溝通、考察、和旅行吃放題外,他究竟做過甚麼實事,改善過香港的教育制度、緩和過學生及家長所受的苦難呢?

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提升企業社會責任一舉多得 《信報》

在社會愈來愈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今天,認真地做好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對企業形象和發展十分重要。早前和一名商界前輩談起CSR,她說,其實設立獎學金,資助有潛質又認同機構理念的尖子,修讀合乎企業發展策略的學科,是個很好的方法去提升企業社會責任指標(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CSP)。
在香港讀書,競爭激烈,壓力又大,父母和學生同樣辛苦,而且教育事業日益貴族化、商業化,基層學子要往上游愈來愈不容易。但教育對一個地方,以致企業的競爭力卻是無比重要的。如果能及早向一些有潛質、但又缺乏機會與資源的尖子,給予適當的幫助與扶持,不僅等於提早投資在有潛質的人才上,像球會培育自己的青年軍一樣,分分鐘打造出一代球星,成為造王者;同時亦是個十分正面地提升企業形象的方法。
香港一直以來有很多有心人,由小學到大學,為各級莘莘學子提供各式各樣的獎學金,為在學術上、 音樂上,以至體育上有突出表現的學生,提供鼓勵和實質的經濟支援。現時很多名校雖然已轉了直資和學費不菲,但大部分都設有獎學金,以吸引對學校有能力的學生入讀。這些獎學金也不一定是資助來自基層的學生,只要有潛質,有利於學校在音樂、體育、或學術上贏取獎項的學生,都會得到資助。很多獎學金,除了學費資助外,還津貼學生的培訓和生活費用,對學生和家長都是極大的實際支持。
通常歷史愈悠久的學校就愈多獎學金的種類。在香港,有能力的學生,除了本土的獎學金外,亦可以放眼世界,申請其他國家的獎學金,到心儀的世界一級名校擴闊眼界。
最近美國頂級名校史丹福大學,亦設立了一個新的大型獎學金計劃——奈特亨尼斯獎學金(Knight-Hennessy Scholars)。
由Nike創辦人Philip Knight捐出4億美元,每年資助100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三年攻讀碩士或博士課程的學費和生活費,相當吸引。計劃明年才接受申請,但現時已滾存了逾7億美元捐款,勢成全球資助金額最大的獎學金。詳細的申請準則明年初才公布,現時只知道要成為候選人,除了成績優異之外,亦要有「出色領導才能」及「積極履行公民責任」。
對企業財務有正面影響
雖然獎學金由一間運動用品巨擘創立,但對申請人的要求,並非是直接和公司業務有關,而是要「積極履行公民責任」。這樣一來,以後任何提及這獎學金的消息,以及有獲得獎學金的受助人幹出什麼豐功偉績,都會和Nike及Philip Knight拉上關係。4億美元看起來好像很多錢,但其實贊助世界一流的運動員合約,每張都涉及數以億計美元。以4億來創立一個可以流芳百世的獎學金,單從經濟效益來說,或許比贊助瞬間即逝的體育明星超值得多,而且還可讓母校受惠。
而史丹福大學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軟實力,輸出史丹福的傳統價值觀,還可以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未來領袖入讀,進一步強化其在學術界的地位和影響力。說起軟實力,獎學金的效果絕對不淺,很多在年輕和最需要經濟援助的時期獲得過獎學金的人,通常會一世記着這個恩惠。出資贊助的機構或地方,等於多了一批高質素的擁戴者。這群人未來回饋社會時,自然亦會回饋贊助過他們的企業和學校,軟實力和商譽自然能夠提升。
獎學金的規模有大有小,沒有Nike的財政實力, 也可以在不同的學校或範疇,為社會和下一代出一份力。而且把資源投放在CSR,可能比起單單賣廣告,更能有效地提升公司形象。曾經有研究就顯示,企業社會責任指標(CSP),對企業的財務表現(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CFP)有正面的影響。
亦曾經有調查顯示,超過六成消費者會向「良心企業」購買產品,企業如果能正確地投放資源於CSR,將能更有效地提升銷售額及享有較高的毛利。特別在社交網絡流行,和微權力愈來愈當道的今天, CSP和CFP的關係可能更加顯著。
好的CSR的策略,不僅是由領袖或管理層主導, 或單從市場推廣的角度出發,而是一整套,考慮到企業在社會、法律和道德上的責任、持份者的意見及長遠經濟效益的完整和能夠不斷完善的策略。從前有效的CSR方案,在高速轉變的世界裏可能已經落後,不過我認同前輩,把CSR的資源多點投放在下一代和作育英才上,是一舉多得和不會落伍的做法。

齊來商榷電子道路收費 《am730》

上星期運輸署長楊何蓓茵撰寫了《齊來籌劃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的長文,闡述官方的看法。
首先署長搬出政府最喜歡的「用者自付」,認為錢能改變駕駛者的習慣,多用公共交通工具,改善塞車,全港受惠。其實由一名相信甚少搭公共交通的高官,叫人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已經有點離地。事實上,認識的很多中產並不太想養車,但政府這些年究竟有甚麼具體政策改善公共交通服務呢?有改善過的士服務嗎?署長知道截一架的士有多難嗎?又知港鐵在上下班時間有多迫嗎?有多少孕婦在令人透不過氣的港鐵站暈倒你又知嗎?Uber方便很多市民,政府又偏要打擊。如果Uber等程式全面合法化,的士又容易截,肯定養車的中產會大減。
 
署長又說「路面情況即使在違泊減少後有改善,進入中環的車輛數目會保持不變嗎?」但如果路面沒有死車,道路自然暢通,那就算車輛數目不變,甚至增加,車流也會加快,塞車會減少,這道理署長沒有理由不懂。上星期去了兩趟皇后大道中,每次也是三條行車線只有一條可以行車﹗主動脈經常被堵了三分之二,車輛數目再少又有用嗎?說好的加強執法呢?還有巴士路線重組呢?告士打道、軒尼詩道、德輔道中那些還未半滿的「巴士牆」,就不污染空氣、不阻塞交通嗎?
政府近來的邏輯是,信他們是誠實的,市民只要先讓政府屬意的政策推行,問題和憂慮將來就會解決;而不是先解決市民的問題,才推行政策。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憤怒與仇恨 《am730》

雖不經常返教會,但很多敬重的牧者,仍然影響著我某些想法。香港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撕裂,教會也一樣,很多人的思想與言行都較從前走向兩極。同檯教友吃飯談天,動輒會因為意見南轅北轍而討論得面紅耳赤,從前是很少見的。
和牧者談起這現象,我說看到某些較為「進步」的教友,經常控訴教會裡較「保守」的一群,見到不公義不單默不作聲,甚至助紂為虐,有失見證,十分離地虛偽。另一方面,又有教友批評這些「進步」的弟兄姊妹撕裂教會,和把政治帶進這片淨土。我跟牧者說,根據聖經,耶穌是不是也很「進步」呢?如果當年耶穌事事順服於羅馬人,現時也不會有基督教吧?聖經不是也有多處記載,耶穌因看見不義而動怒嗎?牧者認同,說就算教宗也曾在鏡頭前動怒,歷史上也有很多教會領袖同時是公民運動領袖,因為種種不義而大力譴責惡人惡行。不過,牧者也指出,他們和一般人不同,不容易被仇恨冲昏頭腦。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期望有一天,作惡的人可以悔改,浪子回頭。因為任何人,無論是多麼作惡多端,無論有多討人厭,也應該有改過的機會。
很多人關心社會,參與社會運動,都是因為對世事憤憤不平,對惡人深惡痛絕。憤怒可以是推動社會變革的力量,但如果把憤怒和仇恨搞亂了,被仇恨蒙蔽了眼睛,就會影響行事說話的判斷力,縱使有一腔正義感,也容易把美麗化為醜惡,把好事變成壞事,甚至壞了大事。

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抄牌與電子道路收費 《am730》

自問駕駛態度良好,幾年來一分也沒有被記過,也只是接過兩張定額罰款單,但上星期卻是兩年多以來首次被罰款。
事緣早上送太太到中環,看見一輛的士在落客,就在附近放下太太,誰知原來那是禁止上落客時段,只有向來有特權的的士可豁免。作為駕駛者,還是做傳媒的,對於不熟悉條例而被抄牌責無旁貸。那位交通警也十分有禮貌,「先生,我知你不是有心的,不過早上抄了其他司機牌,基於公平執法原則,請你拿出駕駛執照。」我趁他寫罰單時回應,「阿Sir,說到公平執法,皇后大道中、德輔道中、銀行街、四季酒店前,那些整天、整月違泊的車你們不抄,卻抄我這個只用了5秒違例落客的冒失司機,又是否公平呢?」那位警員依然保持微笑,「我都想呻,我們都知中環違泊問題嚴重,但抄也抄不完,而且人家有錢付罰款呢。」
 
某程度上我也同意那警員的說法,也明白前線執法人員有難處。不過如果政府要在中環推行電子道路收費,是否應該先嘗試更盡力在中環執法呢?如果中環每個違泊黑點,每天早午晚都有警員抄牌和趕車,每天抄他兩、三張罰單,每月抄他四、五十張,中環違泊會有這麼嚴重嗎?路面會這麼擠塞嗎?現時要以電子道路收費,懲罰守法的司機,來補貼為求方便而經常違法的老闆車,守法的道路使用者會服氣嗎?
但現時的政府,愈多人不服氣的事情就愈喜歡做,看來電子道路收費落實的機會仍然頗高。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在WhatsApp群組中保持清醒 《am730》

當現代家長,由孩子的幼稚園至中學(甚至大學?﹗)時代,怎能沒有WhatsApp群組?像我這些比較隨便的家長,如不是有其他家長朋友在WhatsApp群組中照應和提醒,很可能會經常會漏交習作,或忘記報名參加活動。因此我衷心感謝不同群組裏的熱心家長,令我這個大頭蝦爸爸不太迷失。
但有時WhatsApp群組也可能是家長的壓力來源之一,和不同類型的家長交流過,觀察到頗一致的現象,就是家長在群組中往往覺得自己的孩子總有些落後於別人。「A的孩子開始學鋼琴和大提琴了」;「B的孩子除了補中英數外,還學珠算和西班牙話」;「C的孩子在學足球、籃球和高爾夫呢﹗」看到別的孩子好像能文能武、琴棋書畫樣樣皆能,心情或多或少會受影響。但很多家長忘記了,那不是一個孩子同時能學的東西,而是不同孩子分別在學不同的事物。只是當看到別人學這個那個,而自己的孩子又好像很少本領時,就總是心癢癢或若有所失,這對孩子或自己也是折磨。
有時甚至有人分享旅遊心得或假日好去處,也會為別人帶來壓力。「為何那麼多測驗和默書都可以經常去遊玩?」;「為甚麼可以這麼快做完功課?」;「是真的去了玩?還是其實在閉關苦讀?」有時想得太多也很痛苦。
互相比較是家長其中一個大心魔,WhatsApp群組只是把這心魔放大了。要善用資訊科技帶來更多的交流,而又不被牽著鼻子走,就先要學習克服自己的心魔和跟著自己的步調走下去。

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沒有捷徑 《am730》

和一位老師談及校園的欺凌事件很值得關注。欺凌者往往是恃強凌弱,以眾凌寡。他們愛先以種種方法去挑釁,就是希望被欺凌的人發怒,讓他們可以進一步施以更強的暴力。不幸被欺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回應,但我認為首要原則是保護自己,先離開現場再從長計議。最不智的回應方法是即時動手報復或還手,這樣就正中欺凌者的下懷。
要以暴易暴,除非有葉問的身手,或占士邦那種穿上緊身西裝也能以一敵百的技能,否則很可能未達目的已吃了大虧。就算被挑釁時很憤怒,也應謹記君子報仇十年未晚,好漢不吃眼前虧。愛挑釁的人雖然好像橫行霸道,但通常是感召力極低,和聲名狼藉的一群人。對付這類人,最好是減少他們作威作福的機會,當他們透明。我認為最強的武器,是團結更多的盟友和同情者,把惡人邊緣化。就算作為旁觀者,對惡霸的行徑看不過眼,甚至想改變一個地方的不公平現象,君子也應先自強不息,否則可能只會成為另一個被欺凌的對象。
有時英雄電影看得人心花怒放,但現實世界裏,要彰顯正義,往往曲折得多。要儆惡懲奸,知識可以是武器、辯才可以是武器、筆鋒可以是武器、財力亦可以是武器。總之,聰明的腦袋比起發達的拳頭,必定更容易達到目的。進一步說,即使有崇高的理想,也應先修身齊家,一步一步的裝備自己,一步一步的向前行。要爭取更多權利和公義,並沒有簡單的捷徑。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在這沒有權威的年代 《am730》

Michael Lewis是出色的報道文學作家,化繁為簡的功力很高,能將一些既複雜又沉悶的事件,化為一個個既容易明白又讓人不停追看的有趣故事。最近拍成電影的《TheBig Short》是其中之一。
金融海嘯的來龍去脈很多人已經耳熟能詳,但故事對股樓皆跌、又有疑似有大鱷出沒的今天卻來得正合時,又可喚起人們的記憶和警覺性。故事裡幾個世事都給他們看透的高手,看穿美國房地產及按揭市場的大泡沫,大舉沽空房產抵押證券,押注美國房地產市場以至整個經濟會崩潰,因而賺到數以億計利潤。
事後讚他們眼光獨到很容易,但當時他們不斷受人嘲笑。戲中出現得最多的對白之一,就是「他們是否吸了毒?」可見有時被人質疑中了毒的人,可能才是最清醒。當然大前提是本身要有實力和做足功課,故事主角Michael Burry就仔細研究了最暢銷的按揭債券裡,所包含的數以萬計按揭貸款的質素和還款情況,才得出要沽空的決定。
為甚麼數據這麼透明,危機這麼明顯,但卻沒有人願意相信呢?人們為甚麼都不願用腦呢?除了普羅大眾都傾向相信正面的東西和愛擁抱正能量外,也因為一般人都愛信權威。當評級機構說那些債券是AAA,就一定不會出問題了;當大行說只是技術性調整,就很多人都認同只是調整。一般人不相信或不願相信,很多權威和當權者都存在利益衝突和有moral hazard,只會根據自己利益來行動及說話。信權威一成,隨時雙目失明。有時還是信自己穩陣些。

Engage、Engage、再Engage的溝通策略 《信報》

容我先戴上頭盔,這文章並非為港鐵護航,這間巨無霸企業仍然有很多爭議未解決,由年年加價、到工程滯後超支,公眾和議員都應該繼續監察。文章亦並非往新任主席馬時亨的面上貼金,他已經有全港規模數一數二的公關隊伍支援。小弟只是想拋磚引玉,討論一下他的領導風格和公關策略,是否有值得借鑑之處。
在這個撕裂和政治化的社會,當上燙手山芋一籮籮的港鐵主席,就算對於一個面面俱圓的前高官來說,也是個極大的挑戰。馬時亨在1月上任後,首先做的事情,就是「Engage、Engage、再Engage」。可能很多新上任的領袖也會做差不多的工作,但多數是表面功夫,像他做得這樣徹底,就未必人人可以。
主動出擊和眾傳媒BBQ
上任第一天,他已立刻安排了一場「大龍鳳」,和一眾高級行政人員,凌晨坐港鐵到青衣站,為前線員工打氣。坐車時還和其他乘客有講有笑。整個過程開放給傳媒採訪,還有問必答,可加可減機制、一地兩儉、高鐵超支延誤、港鐵形象低落等問題全部奉陪。雖然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soundbites,但起碼沒有答非所問。然後馬又不停蹄地約見一群股評人,為爭取小股東支持高鐵工程費封頂及派發特別股息方案造一造勢。
比較破格的是上月底,在還未通車的南港島線海洋公園站,和一眾傳媒來個BBQ大飯局,再次主動出擊,打好未來公關和媒體戰的基礎。
晚飯地點是幾近完工的車站大堂,以自助餐形式,招呼十多圍的傳媒管理層及前線記者。已經沒有跑交通新聞多年的小弟也被邀請,以前在車站做直播就做得多,吃飯還是第一次。馬時亨當晚笑說,這樣在車站請傳媒吃飯是第一次,也應該是最後一次。
那天晚上只有幾度,很冷。馬時亨私人帶了一支可頂十六支的超大瓶2000年Grand Cru Classe招呼客人,算是出錢又出力。他有沒有汲取當官時的教訓,而提升了管理能力暫時未知,不過親和力及「貼地性」,在香港政經界應是名列前茅的了。晚飯開始前,他站在入口,親自介紹到來的嘉賓,「這位是Oscar,他是在now TV當首席主播的」、「這位是我們負責物業的總監David……」整場BBQ他沒有坐定,不斷滿場飛,和他認識或不認識的傳媒人談天說笑,又「集郵」及「被集郵」。這些世界級的「世界仔」公關技巧,除了要天份外,也是要長時間的鍛鍊才能做到。
馬時亨上任只一個月,就多次帶同高層出席活動和見傳媒。那次海洋公園站的BBQ,所有港鐵的總監都有出席,還分坐多枱,各人要直接和傳媒寒暄打交道。有港鐵公關說,總監們這麼齊人出席傳媒聚會,是極之罕見的。
管理人員愈貼地愈吃香
雖然港鐵說很多高層都是真才實料的博士級人馬,但不是每個人都是天生的「世界仔」材料,不可能要求人人都懂得「吹水不抹咀」。不過這也說明了,現時做企業高層,起碼其中一項credential,就是能有效地engage持份者,及造好對外及對內的溝通工作。而要做到這點,起步點是收起高人一等的「離地」心態,或以blueblood的眼睛去看別人。其實只要隨和一點,已經很容易和持份者打成一片。雖然像港鐵這類大企業,有清晰的架構、階級和red tapes,不過在全球delayering和decline of hierarchy的潮流下,愈「貼地」的管理人員,應該會愈來愈吃香,亦有更大機會能駕馭複雜的難題。
而且在兩極化的社會和充滿矛盾的環境裏,很多時直接溝通是化解誤會和恩怨的最佳方法。
例如很多人在網上筆戰時會吵得面紅耳赤,又要斬又要殺,但只要碰一碰面,雙方已經可以消了一大半怨氣。所以主動出擊去「Engage、Engage、再Engage」的溝通策略,可能是這個快速多變和持份者眾多的年代,較為有效的策略之一。
港鐵的多個爭議還在發酵中,當中涉及很多深層次矛盾。要化深層為淺層矛盾,甚至最終化解難題,除了要有良好的公關和溝通技巧,以協助取得大部分持份者的「最大公因數」外,當然亦要有足夠政治能量去擺平不同派別團體,更要兼顧情、理、法。而且較為高調的公關策略也不是沒有缺點的,以前也有高調的backfire個案,亦有機會講多錯多,或被批評為愛做?而不做實事。但無論如何,馬時亨式的公關策略起碼比前任「貼地」,亦樹敵較少。至於實際處理難題時,他是否能拿捏出一個好的平衡,協助港鐵拆解一個個的政治炸彈,不妨再觀察下去。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謙卑、謙卑、再謙卑 《am730》

謙卑應該是自卑的相反,通常愈自卑的人,就愈不懂謙卑。當人漸漸成熟,自信心愈來愈高,反而會變得愈來愈謙卑。或許你也遇過那些經常把自己的豐功偉績掛在口邊,和甚麼都要扮知扮識的同事。你或會感覺到,他們可能是辦公室裏最缺乏安全感的人。
記得小學時,一位我敬重的老師曾說,「老師不是比你們叻,只是年紀比你們大,早過你們讀書罷了。」好老師不會以「食鹽多過你食米」、老師就是權威的態度去教學生,而是引導學生以最短的路徑去吸收知識。後來到自己當了師友計劃的mentor,也記得老師教導,因此常和mentees們說,沒有甚麼成功之道教他們,最多是分享自己一些失敗經驗,及多走了的冤枉路,希望他們不用重蹈覆轍罷了。
所以有時見到那些,經常把自己昔日「小兵立大功」的經驗掛在口邊、又說認識甚麼名人和高層、和明明一知半解但又扮專家的人,真是會忍不住笑。特別是那些「老海鮮」,不過比別人在社會混多十多二十年,就愛以年資和職位,而不是以真材實料來折服別人。如果一個地方或部門,是由這類缺乏料子或自信的人來掌管,相信很難有一番作為。又如果有個這樣的老闆,或許也應好好想一想後路。
英雄出少年,在進步的社會,通常會一代比一代聰明,起碼在新科技的應用和創意上會比上一輩優勝。年長的優勢,主要在於經驗的累積及智慧的沉澱。而經驗和智慧是用來解決難題,不是用來壓人的。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願女兒懂得「顛覆」我 《am730》

最常收到的批評,大意是「你主張讓小朋友和年輕人有更多自由,將來你的孩子反你時你就知!」Seriously,這不正是天大的好事嗎?為何我們會怕孩子作反呢?
首先,如果父母本身做好身教,行公義、好憐憫,孩子會因為有多點自由就反你嗎?會因為聽人說兩句「老母」就變成廢青嗎?相反,父母本身多行不義,又不學無術,即使天天把孩子困在家中,沒收他們的電腦電話,孩子就能做個有用和聽話的人嗎?
另外,無論父母本身的本領有多大,如果事事都要孩子依自己意願,那孩子頂多只能有父母的本事,又怎可更上一層樓?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當年被公認為世上最聰明的人,任何他說的話世人都認為不會有錯。但正因為沒有人懷疑,沒有人反覆求證,令很多錯的東西一直錯下去,世界反而因為有權威的出現而停滯不前。
最著名的例子,是他認為兩件物件同時由高處墮下,較重的一件會首先著地,這個現時連小學生都知道是錯的概念,就由於當時沒有人質疑,足足錯了千多年!無論是盲從權威,或被迫附和權威,自古以來都是窒礙進步的主要原因之一。
顛覆有時是進步的推動力,有本事挑戰權威才能糾正既有的錯誤。如果女兒真的懂得質疑和指正爸爸的錯誤與盲點,我高興都來不及,又為何會害怕呢?一個只有順民的社會也不會先進得去哪裏。
立此存照,我寧願女兒做個「包拗頸」,也千萬不要做個事事點頭say yes的應聲蟲。

集權管理離地思維注定失敗 《信報》

個人的成就、是「叻人」或不是,應由大眾來評價。就算世上最聰明、讀書最多的人,一經自己口說出來,不惹來負評,也不會馨香到去哪裏。相反,如果多點反省失敗的經驗,甚至能大方地和別人分享,不單可以作為自己的警惕,也可作為別人的參考。話說回頭,有自省能力和謙卑的人,就算不聰明,起碼也有些人生智慧,不會以為什麼問題都不會是自己的問題。尤其是手握大權的人,最怕自己的權威受挫,but the irony is,真正受人尊重與愛戴的領袖,往往卻是不怕虛心承認錯誤,甚至懂得自嘲的人。
最近讀了Stanley McChrystal將軍的著作,他雖貴為西點軍校高材生和反恐戰的聯軍將領,卻在新書Team of Teams中先闡述自己在伊拉克的失敗經驗。他說,有一段時間也反覆思索,為何設備精良、軍紀嚴明、訓練有素的聯軍,在後侯賽因時期的伊拉克,面對着由扎卡維領導的阿爾基達伊拉克分支(AQI)那群烏合之眾,不僅束手無策,甚至還節節敗退。
雖然敵人沒有接受過專業嚴格的軍事訓練,甚至沒有制服、沒有隊形,只有過時及自製的武器,但勝在靈活性高和適應力強,亦能善用網絡和地理優勢,以效率奇高的通訊方法和突擊,讓習慣有計劃、有隊形、有陣式的聯軍疲於奔命。
由下而上處理問題
McChrystal後來想到,唯一可以戰勝這群武裝分子的辦法,就是學習和模仿他們。「If we couldn't change the environment to suit us better, we would have to change to suit it.」聯軍雖然殺了近20名組織的所謂「第三號人物」,但McChrystal後來發現原來組織裏人人都可以是「第三號人物」。這些「第三號人物」組成一個個互通的小隊,每個小隊活動起上來像個體一樣,反應極快,適應力亦特強。而組織領袖的角色是提供一個大方向和運作環境,再把權力下放,而不是傳統式的command-and-control(指揮與控制)和micromanaging(微觀管理)。
連一個慣於發號施令、軍令如山的將軍也認為有必要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才可以應對新世代的衝突及難題,或許足證上一代的管治思維和模式確實已經不大適用於現今的網絡世界,用來處理更複雜多變的問題。
一個愛集權於一身,事事過問、事事插手管的領導,就算多聰明機智或坐擁多豐厚的資源,也只會事倍功半,比起願意下放權力的領袖更難達到預定目標。已故蘋果教主喬布斯也說過一句名言:「It doesn't make sense to hire smart people and tell them what to do; we hire smart people so they can tell us what to do.」除非一個領袖願意用上事事聽話但庸碌無能之輩,否則bottom up而非top down的管理模式才更切合21世紀的洪流。
而為喬布斯撰寫傳記的作家Walter Isaacson也認為,在現今世代,所有偉大的發明都已不可能是個人的作為,處理問題的方式亦不可能只是自上而下和以命令及微觀管理地進行;而是要由一幫有共同信念的人一起為共同目標奮鬥才能成功。因此,傳統上依靠既定計劃和聽命式的「堅離地」管理模式已行不通,只有下放權力,才能對多變的環境作出快速的反應。
自小培養解難能力
同樣道理,不僅行軍打仗或在商業管理上值得參考,其實在培育下一代上亦值得家長借鑑。如何讓孩子在未來社會裏提升競爭力,是我一直思考的課題,為此曾走訪過多間著名幼稚園的校長,結集成一本書。
校長們不約而同地認為,在未來社會上要出人頭地,都必定要自小培養出獨立的分析力及解決問題的技能。而如果我們仍然用上一代的填鴨式教學法,還不斷要逼孩子操練這個TSA、操練那個什麼,就等於親手扼殺他們的前途(請記住很多力推TSA的達官貴人,都把子女送到國際學校或海外留學,因此不用考TSA)。
我很幸運,小學和中學時期雖是在傳統主流學校讀書,但功課完全不多,特別是中學的日子,印象中好像從未試過長假期有功課做。老師和學校也給學生充足的自由,讓他們找尋自己的興趣與方向。結果,雖然小弟不才,沒有什麼成就,但身邊的同學,很多已是成功的商人和獨當一面的專業人士,亦對社會作出很多貢獻。
大文豪托爾斯泰寫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這句名言作為「萬能Key」,亦可改作:「成功的故事都是相似的,失敗的故事卻各有各的失敗之處。」高壓式集權管治,再加上「堅離地」的思維,相信是主因之一。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五毛不可怕 《am730》

所謂五毛,大概泛指那些為了利益而散布謠言與歪理、挑動仇恨、損害民智的打手。在我來說,和他們的政治立場沒太大關係,總之是群不見得光之輩。
五毛的影響力,不限於學歷不高的市民或長者。近來發現愈來愈多認識的人,雖受過高深教育,或擁有專業資格,也多多少少受某些WhatsAppgroup裏,或在某些親子討論區廣傳的五毛言論所影響。有時事實雖已擺在眼前,但他/她們看完那些一看就知是胡吹的故事後,竟然也會覺得「或者不是那麼簡單呢」、「或者還有內情呢」;有時明明是對自己的子女有害的東西,例如孩子被迫狂操沒有多大用處的TSA練習,但看完其他家長們在WhatsApp group裏share的歪理後,又會想「是喎,如果子女不多做練習,就落後其他人了,那怎麼辦?﹗」
以前男人怕太太的朋友圈裏多三姑六婆,把太太的水平拉低;女人就怕丈夫的圈子裏多損友,帶壞丈夫。現時就算沒有這些不良分子,也有很多黑暗勢力在網絡裏亂竄,影響判斷力較低、主見不高、或離地怕事的人。這可能和香港一直以來的教育制度有關,我們培訓出來的畢業生,和很多先進地方比較,大部分工作能力雖高,但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卻較低。因此就算讀到碩士又好,是甚麼師又好,也容易受流言蜚語影響。如果繼續TSA式的操練學習,下一代的獨立思考能力應該會更低。
五毛並不可怕,最可怕是那些基於無知或恐懼,連五毛那些不合常理和邏輯的故事都照信無疑的人。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新一年的情緒智商 《am730》

2016年相信比去年有更多挑戰。除了經濟有下滑趨勢,帶來更多錢銀煩惱外,社會和政治生態相信也不會好到那裏去。大多數人不喜歡的人依然會坐在既有的位置上,或者以更囂張的氣焰,做出更多大多數人不喜歡的事情;名人政客讓人哭笑不得的金句亦會繼續湧現;荒謬的事情會更頻密地發生;TSA亦要繼續考……
在這個「dark side of the Force」看似逐漸壯大的年頭,難免出現更多讓人氣憤的人和事,有更多挑釁、仇恨、矛盾。很多問題不單不會在短期內解決,怨氣不會在短期內消退,還可能不斷加劇。在這樣的日子裏,有必要保持心境平和及提升自己的情緒智商(EQ)。EQ不夠高的話,定必年頭氣憤到年尾,傷身、傷心、又傷和氣。
如果黑暗的勢力真的愈來愈大,就算幾個你不喜歡的人離去,仍然會有其他你不齒的人出現。
一雞死一雞鳴,黑暗的東西永遠不會離去,最多只是轉個方式,轉個形象出現。唯有提醒自己,如果這是最壞的時間,同時也會是最好的時間,堅持站在light side,問心無愧,晚上睡得好就可以。而且凡事總有後果。無論是權力多大人,都不可能不用付出代價而做盡惡行。歷史上很多大魔頭,在走到未路前,大多都還是意氣風發的。因此無論今年發生多超現實的事情,都要冷靜地繼續走下去。要keep calm去carry on,不等如就要千依百順等運到,也不是要放棄或放慢追求自己的理念與夢想,只是大家都要多點智慧與耐性,多些EQ。2016,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