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被主宰的小天才 《am730》

考評局秘書長唐創時直言,對學生有「適當操練是需要的」,又指就算是「天才如莫扎特都不能單靠天分」。這點我十分同意,每樣事情要有一定成就,必定要打好基本功。基本功的練習,無論是音樂或體育,都是重複和沉悶的。沒有練習的紀律,天才也難成大器。
但這論調套用在TSA上,就不能苟同。無謂的操練不單浪費孩子和家長的時間,還會把一切萌芽中的學習熱情消滅。可能唐先生本身是數學家,就覺得操練數學題很有趣味,又或許因為看見吳局長每月讀三十本書,就以為所有學生都愛多做閱讀理解。不過,十隻手指有長短,每名學童的興趣都不同,也有不同的長處及passion。如果每名學童都浪費時間操練同一種沉悶的事物,肯定對大部分人都是折磨。而且為甚麼要由考評局的所謂專家,去主宰和強迫學生去操練甚麼和不操練甚麼呢?如果操練TSA是「好正」、「真係好正」的話,那教育局和考評局官員的子女,又有多少人操過TSA呢?他們的假期是回校補課,還是去日本看紅葉呢?
小弟不才,沒有唐秘書長到劍橋攻讀博士的才華,小時候亦操練得不夠,所以無法理解唐博士的數學家邏輯。我只是相信,讓孩子擁抱自己熱愛的東西,讓他們有選擇練習甚麼的空間與自由,他們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發光發亮。如果年長一輩仍然以為要為孩子計劃前路,決定他們操練甚麼,就願主保祐香港未來的競爭力了。還有,如果莫扎特要考TSA,相信世間會少了很多優美的樂章。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放手吧,高官﹗ 《am730》

台北市長柯文哲,雖然經常語不驚人誓不休,不過由於急民所急,想民所想,一直民望高企。相反特區政府,急己所急,想己所想,民怨不四起才怪。吳局長是當中的表表者,難怪民望淨值跌至破紀錄的負49。
柯文哲宣布由明年起,台北市將會廢除實施了四十多年的寒暑假作業,「讓孩子決定自己想學甚麼」。他認為「孩子從小被教導要做甚麼、不要做甚麼,因而喪失自己『想做甚麼』的能力。」又認為大人應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孩子的表現一定會超乎想像。」
再看香港的孩子,聖誕假和暑假,卻要不斷回學校補課,和做那些永無止境的TSA補充練習,過著暗無天日的假期。柯文哲相信和尊重下一代,認為他們必定會青出於藍,教育事業應該由他們主導,由下而上的推行。香港的教育官僚則相反,以為自己是甚麼博士碩士,就以專家自居,故步自封地視自己為最專業的權威,硬要大部分老師和學生跟從,甚麼都從上壓下來。據聞一位有博士學位的高官,對TSA的立場就特別強硬。不過他們忘記了,無論自己怎樣聰明也好,孩子如果只能在他們定的框框內成長,自小被打壓,將來就很難起飛。那麼香港再多十個創新科技局,都不可能培養出有創意的人才。
柯文哲願學生只會被「limited by imagination」。但在香港,limit我們孩子的,還有那些八股專家,及某些尸位素餐的高官。
手握大權的高官和所謂專家們,行行好,積積福,還是放過別人的孩子吧!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眾人皆瘋我獨醒 《am730》

隨著TSA爭議升溫,社會目光又再次聚焦小學生功課壓力沉重的問題上。可憐的小孩子才六七歲,就被剝奪課外活動、被剝奪玩樂時間、被剝奪童年。控訴與慘況紛紛呈現世人眼前,比起前幾年更每況愈下。在香港當個中產孩子,也很值得同情。
這些慘事是否可以避免,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讓他們將來做個樂觀的人呢?還是要他們終日像一條處於繃緊狀態的彈弓一樣,最終失去應有的彈性,甚至被拉斷呢?暫停和檢討TSA以外,家長確實也應學習克服恐懼與短視的虛榮感。究竟是其麼原因,會讓家長或老師,把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擔,背在親生孩子及自己學生身上呢?或許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但很多時是那種因循的心態造成。無論是甚麼要求,甚麼指標,都一一接受和要求孩子達成,懶理那些指標與要求是否過分,對孩子是有害還是有益。
最近小女的幼稚園參與康文署的「一人一花」計劃,但送來的長春海棠花苗竟然是有毒的!校方也因為政府的無知與疏忽,險些間接害了小孩子。單是這例子已足以證明,來自政府或學校的東西,不一定對孩子有益!因此作為家長,必定要為孩子把好關。競爭不一定帶來進步,逆來更不一定要順受。
無論家長、小朋友或年輕人,也不應見木不見林,為了贏場戰役而輸掉整場戰爭。君子不爭一時,而是爭千秋。不時時刻刻要爭眼前的勝利,當眾人皆瘋時保持頭腦的清醒,起碼自己和孩子也活得輕鬆自在得多。

前線員工倒米與持份者溝通失效 《信報》

在中環某大商場閒逛,經過開張不久的城中熱賣潮流蛋糕店,見沒有太多人排隊,就想不如去買兩件蛋糕。之前覺得那款千層蛋糕有點名過其實,於是再試試其他款式。味道如何先不說,但幾名員工的態度與嘴臉就已教人不太開胃。一時與同事談得眉飛色舞,完全當站在前面已數分鐘的顧客透明;一時又晦晦氣氣,好像是來乞求他們的蛋糕。想不到以130元買兩件蛋糕,還附送一肚子悶氣,奇怪的是,還天天有人排隊購買。
香港人素來愛吃,很多食店,特別是小店和大牌檔,就算明知夥計態度較為粗獷,但為了吃到一流的牛腩或夠鑊氣的小炒,顧客也絲毫不會介意,態度愈差反而自虐地覺得愈有本土風味。但這蛋糕店就明顯不是這類型,而且,老實說,如果矇着眼來試食,相信很多人只會覺得這頂多是二流味道。
人氣高企服務反倒退
不過,在香港其實不難發現這類,你預期會有禮貌招呼,但卻換來一陣鬱悶服務態度的店舖。每逢遇到這情況,我也會替這些店舖的老闆汗顏。好像那間中高檔蛋糕店,明明已經做到人氣爆燈,但就偏偏被部分員工倒米。而且不僅是我有類似經歷,有些幫襯過的朋友都說吃到一肚氣。
人氣高企,或許正正是這類店舖服務倒退的主要原因。第一,員工未分享到生意暢旺的得益,就日日做到無停手,態度不差才怪;第二,某些公司擴展太快,未做好員工培訓就讓他們走到前線,亦沒有好好監察他們的服務水平;第三,可能管理層覺得反正客人多得不能應付,又何需投放資源來做客戶服務,而且優質的員工已買少見少。
如果是第一和二個原因,是管理疏忽或執行失誤,令好事變成壞事,十分不幸。
最近很多「關公災難」(網民對公關災難的戲稱),都是疏忽造成。例如某中高檔朱古力品牌推出買一送一雪糕優惠,原意可能是在這個吃雪糕的淡季刺激一下銷情,但卻明顯低估了香港人對小便宜的熱情,不僅多間分店大排長龍,要一個多小時才買到杯軟雪糕,更有分店不勝負荷,要暫停供應,令排了很久的人大為鼓噪,在網上大肆批評公司的做法。在資訊的世界裏,反應慢一點也會一身傷痕。
如果是第三個原因,就是管理層的商業決定,是經過精心計算下的策略。
偏聽會造成決策失誤
可能我有偏見,但總覺得近年本地管理人員的決策水平愈來愈良莠不齊,不是太離地,和年輕一輩脫了節,就是愛把個人主觀理念與立場放入決策的層面裏,以致造成一場又一場的「關公災難」。例如上月某大快餐集團公布業績時,不知是有心或無意地,把盈利倒退歸咎於去年的佔領運動,就是一個不了解持份者的例子。可能集團管理層真是這樣想,或他們有實質理據支持這個論點,或只是隨口說說,不過這已影響一大部分持份者(例如經常幫襯的年輕人)對公司的觀感,起碼有關言論與報道已在網上瘋傳,或許多多少少影響往後的生意。
最要命的是,很多網民指出,這根本並非事實。因為公司的營業額與同店舖銷售都有所上升,有網友更特別指出他們在香港區的業務有明顯增長,反而是內地的營業額下跌,影響收入。再者,相比之下,以支持佔中藝人當代言人的主要競爭對手,同期盈利竟大升35%!這很易令人聯想到盈利下跌,和本身營運質素的關係,比佔領運動的因素更大。
無論是管理層的決策失誤,或者是執行上有疏忽,有時是因為估算錯誤,但更多時卻是出於偏聽。單單是與持份者的溝通上,如果只偏向自己喜歡的持份者,或只聽奉承者的意見,而忽略其他持份者,特別是年輕人的看法;再加上對社交媒體和資訊發達透明的無知,就成為「關公災難」的完美配方。繼續固執地以主觀的意願去管理公司,而忽略好好地和持份者溝通,特別是以為自己人生經驗豐富,吃鹽多過別人吃米,就不如預留多點將來請公關公司「補鑊」的預算。
除非是有意得兵行險着,認為有noise好過無noise,有「負評」好過沒有人談論,做「腐皮王」也總好過做無名小卒,那就另計。如果真是這樣高章,就失敬了。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李臻 #經管智慧 #經管錦言 - 前線員工倒米與持份者溝通失效

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

有關閱讀我想說的是 《am730》

有幸擔任一間著名小學的家長講座嘉賓,分享閱讀心得。席間有老師問起,某些學童對文字的感覺不太敏銳,閱讀時比較吃力,也容易產生挫敗感,有甚麼辦法可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
實不相瞞,小弟對文字的感覺也不敏銳,閱讀速度很慢,而且愛翻看之前的章節,一本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就讀了個半月。就算是暢銷和流行小說也讀得快不到那裡,計及雜誌一個月也從未試過讀上三十本。但我認為讀書快與慢,數量多與少都不太重要。「閱讀不是用來鬥快的。」我回應老師時說。要孩子愛上閱讀,首先要投其所好,讓他們自由選擇喜愛的讀物。如果天天被迫做大量閱讀理解,看一大堆沒有興趣的文章,就算每天看三十篇也沒有用。甚至看得愈多會愈快對閱讀失去興趣。
閱讀也不用和別人比較。中學時同班同學可以一天讀完一本衛斯理或一本金庸,我起碼要讀兩、三天;後來朋友在《哈利波特》出版的首天已讀完,我就要讀兩星期。不過起碼我肯定自己享受拿起書本閱讀的每分每秒。閱讀是很自我的事情,根本沒必要和別人交代,亦不應視作交差。有人可以讀過百萬字也沒有感覺,但喜歡閱讀的人就會明白,很多時一段短短的文字,已足夠窩心回味好幾天。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有很多方法,也因人而異。但如果家長、老師、或官僚,以數量和速度作為衡量閱讀效果的首要指標,就很可能把孩子推向厭惡閱讀的邊緣。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小學班長式思維 《am730》

中小學期間,起碼做過六年班長,主要原因是小弟天生頑皮反叛,才被老師收編入「建制」,作為管教和控制的手段之一。但此文標題所指的班長,卻主要指一眾成績優異,得到校長老師們歡心的優異生。當優異生當然值得父母驕傲,不過當過班長,或老師寵兒的同學就會明白,如果只懂討老師歡心,甚麼事情都向老師打小報告,「拿著雞毛當令箭」,這孩子必定不受大部分同學歡迎,在班中的日子應該不會太好過。輕則被杯葛,重則受欺凌。
套用成年人的管理學術語,這類同學未能平衡所有「持份者」(stake holders)的利益。班長理應盡忠職守,不過如果偏向討好,甚至奉承權力的來源,而忽視大部分持份者(其他同學)的想法,就不能算稱職,也不符合現代管理的潮流。做得最好的班長,是既能討老師歡心,也受同學愛戴。要做到這樣其實並不太難,只要做好本份之餘,又保持謙遜就可以。自以為高人一等的班長和學生長,肯定是其他同學的公敵和咒罵對象。
小學生未見過世面,初嘗權力滋味難免會輕飄飄,做些乞人憎的行為。然而這也是一個教育過程,當同學發覺自己不受歡迎,發覺不能事事找老師出頭,多碰幾次壁後,就自然學懂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不過如果一個成年人,還以為只要擦好老闆那雙鞋,以為只要討好權力來源,就自我感覺良好,不用理會其他持份者的聲音和利益,就真是小學雞也不如。奇怪的是這些成年人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