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預算案應加大力度投資學前教育 《信報》

特區政府一年一度的大事,財政預算案及施政報告,又再綑綁起來諮詢。作為一個小市民,我不想政府做守財奴,年年盈餘數百億,也不願減稅和紓解民困。但我更不想只是在預算案公布的那段時間,得到派錢帶來的短暫興奮,長遠而言卻要承受藥石亂投的惡果,就像現時基層和中產的困境,也是日積月累而來的一樣。
教育問題日益嚴重
香港的問題雖然天天多,但很多是一環扣一環的,只要做好其中一樣,很多問題都可以紓緩。最簡單的例子是教育,只要有一個比較公平和完善的政策,不單學生、家長和教師得到眼前的好處,長遠也是解決貧富懸殊,和整體競爭力等問題的不二法門。甚至還有助化解部分社會的戾氣和鬱悶,可謂一石多鳥。但偏偏本地的家長及教師,就日漸被教育問題折磨得疲於奔命。貧苦的基層小孩也要面對愈來愈不公平的制度。那麼社會的問題又怎會不日益嚴重?
更奇怪的是,雖然由幼稚園到大學,每天都發生那麼多問題,但過去六年,教育的預算開支,竟然每年都用不完,還每年數以十億計地退回庫房!因此聽聞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教育的開支也不會有望增加了。如果真是這樣,就實在是超錯,和太令人失望。
由於小女快將上幼兒班,我對香港的教育問題多了切身的關注。早前難得「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和港大教育系,合辦了「幼稚園教育國際論壇」。我專程跑去學習了兩天,大開眼界,獲益良多。其中負責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世界經合組織撰寫報告的John Bennett 說,兒童天生的學習方法,是模仿至親行為、在自由的環境下主動發掘知識,以及和其他孩子互動。所以最有效的幼兒教育,並非填鴨式的灌輸,而是通過「邊做邊學」(Learning by doing)來達成的。老師通過遊戲和project works,配合班房和課程的設計,讓小孩子可以在比較自由和自發的環境下學習,他們的吸收能力會更強。
研究證據亦充分顯示,如果能在一歲左右,就開始提供全面而優質的幼兒教育,而且持續至小學初期,那孩子無論在情緒、安全感、與他人關係、語言及認知能力等,都能打好基礎,未來學習會事半功倍。幼兒的腦部發展,及語言能力,也是出生之後頭三年增長的速度最快。
但香港對幼兒教育投放的公共資源,偏偏背道而馳。政府在這重要階段的投資少得可憐。香港去年的幼兒教育開支,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的0.14%,遠低於英國的0.5%及瑞典的0.9%。我相信政府只要把前幾年,每年退回庫房的數十億元教育開支,加強本港的幼兒教育,已足夠讓每名本港的孩子,接受更高質素、更生動的幼兒教育,長遠有助解決香港的人才荒,以及競爭力等問題。
支援弱勢社群的孩子
也有研究發現,優質的幼兒教育,對來自基層和父母知識水平較低的兒童,有特別明顯的幫助。但現時坊間稍為有質素的playgroup,動輒也要每月三、四千元學費,不是基層家庭所能負擔。因此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支援來自弱勢社群的孩子,讓他們也有機會上一些優質的遊戲班和幼兒班,不要讓他們的潛能,在未到起跑線就被埋沒。讓更多基層孩子上好的playgroup,除了有助解決跨代貧窮,亦必定能為社會帶來超值的回報!
師資當然也很重要。沒有足夠和優良的師資,再投放更多資源也作用有限。在論壇上,來自韓國的學者就說,正因為幼兒工作如此重要,政府有必要提供更多誘因,吸引幼師入行,以及挽留人才。除了提供更多專業訓練,亦應該資助在職培訓,和補貼公立及私立的幼兒中心和幼稚園,讓這些機構有更多誘因,提供有薪學習假期和培訓的資助,給幼兒教育工作者。這樣才可提升,這群社會未來棟樑的啟蒙老師的水平和工作條件,有助強化未來香港人口的質素。
過去幾年的教育預算用不完有種種原因,可能是執行做得不好,可能是規劃出錯,也可能根本的政策方向也有問題。但不能因為過往的錢用不完,就理所當然地凍結教育預算。我懇請財爺把更多的資源,投放於幼兒教育上。這未必立刻贏得最多掌聲,但肯定可以做福千秋萬代。為香港這片土地,為基層、為中產,帶來更多希望。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