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從嘉年華看娛樂貧乏及快樂難求 《信報》

復活節長假期沒有外遊,留在香港工作和找節目。由於前陣子聽說東華慈善嘉年華人流不算太多,又已是倒數的最後數天了,沒有特別節目下,就一家人去湊湊熱鬧,誰知去到才知中了伏。不過既來之則安之,總算消磨了一天假期(也浪費了很多時間)。
說浪費時間,是沒有預計入場人數會那麼多,花在排隊的時間又要這麼久。我明白去這些場合,花點時間排隊是少不免的,不過真的沒有預計到,泊車要排差不多一小時;為寶貝女買雞蛋仔吃,又要和太太及工人輪流總共排一個多小時;連去洗手間也要排30分鐘!
商場店舖千篇一律
至於玩遊戲,就平均要排超過半小時,連玩那些可以贏取公仔的攤位遊戲,也起碼要排十多分鐘才有得玩。幸好香港人還算守秩序,沒有出什麼亂子。女兒雖然等了又等,但總算贏了兩個公仔,高高興興地回家。至於我和太太,就比起去跑馬拉松還要疲累。
由於等得實在太久,有很多時間和工作人員閒聊。他們說之前沒有太多人來,特別是和中環的嘉年華重疊那段日子,不單止玩遊戲和買小食不用排隊,小食的種類也比現時多,而且嘉年華還要大減價吸客。另一名職員又說,之前人流實在太少,所以據聞甚至有投資者撤資,導致人手少了,一些東西壞了也沒有人修理(買雞蛋仔要排個多小時,就是因為只有一部機能運作,其他的都壞了!)不過,他說中環的嘉年華完結後,這裏的人流就愈來愈多,令員工們突然間由頗為清閒,變成每天做到無停手。
之前有報道指出,因為本港年初天氣特別寒冷而且持久地多雨,加上兩個嘉年華同時舉行,互相搶客,導致人流較為冷清。如果不是這些原因,相信類似的嘉年華會在香港有一定需求(至於能否賺錢,當然還要視乎很多因素。)
事實上,去年到過中環海濱的嘉年華,也是人山人海,十分熱鬧的。因為整體上,香港人太缺乏娛樂,除非擁有嚴格限定會員人數的私人會所會席,否則假日到任何一處地方,都難免要和大量本地居民及內地旅客逼。
雖然香港有兩大主題公園,但一年去十多二十次,大人小孩也會失去新鮮感。去公園或沙灘,天氣好時就針也插不入;去打波,場地又並不容易預訂;去商場,又差不多個個都千篇一律那些店舖;想去吃餐飯,稍為好的餐廳就又難訂又貴;想去個短途旅行散散心,香港好的廉航選擇又不多,遲些還可能要付多一筆機場建設費;留在家中,大部分港人的居住環境又太擠迫…,難怪在世界快樂報告中,香港只是排第75,比起戰亂頻頻的索馬里也只是稍高一位。
社會不快樂怎和諧
去完嘉年華,到旁邊的郵輪碼頭取車,不難發現天壤之別。那天雖然已是難得有郵輪泊岸的日子,但那個由著名建築師Foster + Partners設計、耗資70多億興建的大型碼頭,仍然可說是門可羅雀。如果不是去嘉年華的人來泊車,相信會更加冷清。
而那啟用了不足3年的碼頭,遠觀雖然仍然宏偉,但近看就很多地方已顯得殘舊骯髒,內裏亦燈光昏暗,到處都是黑沉沉的空間。那天排在前面的車子出閘有問題,也要差不多10分鐘才有人慢慢來處理。到過這裏以後,開始親身感受到所謂大白象的浪費。究竟再花數百億、數千億,多起幾樣大型基建,是否就能令香港人在未來的日子開心一點呢?這或許是一個值得所有香港人思索的命題。
很多時當領導的,無論是領導一間公司或一個地方,其中一樣最重要的工作,是keep your people happy and entertained。就算未能夠keep them thrilled,也或起碼要keep them contented。我覺得香港人其實不算難管治,不過近年我們的快樂指數每況愈下,最近的調查更顯示,連兒童的快樂指數都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新低,試問人人都不快樂,社會怎能和諧?管治怎能順暢?打工的,不滿意還可以搵工跳槽,但香港人卻不是個個也想、或有能力移民他鄉。如果市民長遠愈來愈不快樂,社會也很可能會愈來愈不穩。
當然,要令人快樂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亦涉及不同的社會問題及深層次矛盾,有評論認為,我們不能只着重經濟發展,以為有錢和物質豐富就可以令人快樂,政府應更注重非物質的指標。不過,如果政府能在那堆疑似基建大白象的龐大工程費中,拿些零頭出來娛樂一下大眾,施政又能多些以紓緩市民的不快為目標,或許已經是一個好開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