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蝴蝶效應

最初讀到「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一詞,是在Michael Crichton的經典科幻小說《Jurassic Park》。蝴蝶效應是「混沌理論」(Chaos Theory)的基礎之一,既能解釋自然現象,亦能應用在經濟和政治等領域。世界很多初時微不足道的事件,例如某地一隻蝴蝶輕輕拍一拍翅膀,經過連鎖反應放大再放大,也可能產生巨大的後果,甚至引發地球另一邊的風暴。
中國早有「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的智慧,只欠複雜的數學理論基礎。而這個複雜的數學理論,據說也是源自一個巧合。六十年代氣象家Edward Lorenz,某次在電腦輸入一個模型序列數據時,無意間省略了小數點後四個位的零頭,誰知喝完一杯咖啡後一看,那個模型竟然迅速偏離當初的軌跡,看似沒有甚麼價值的零頭,竟可製造出天壤之別。系統愈複雜,就愈容易被微小的初值變化所影響,結果愈難以預測。
最近聽到很多類似決定論式的說法,認為很多事情自己決定了,或被人決定了,就只得按既定的路走下去。但不要忘記我們身處於一個複雜的世界系統裡,而網絡的迅速發展,更進一步提高系統的複雜性。又有誰可以寫出一個這麼複雜系統的劇本,和確保每個細節都按劇本上演?
個人層面上,如果任何行動都不做,改變的參數是零,改變的機會只會是零。不過如果不問結果,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那怕影響力微小得有如蝴蝶拍一拍翅膀,也有機會做出翻天覆地的改變。很多東西根本不是力量大與小的問題,而是做與不做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