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再談正負的取態 《Mameshare》

上星期在mameshare的文章刊出後,有朋友電郵小弟指出,平日也不妨多留意說話上選用的字詞,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比較多,這也可能會影響孩子面對半杯水時,會視之為半滿或半空。曾有從事公關和市場推廣的朋友也說過類似的話,大意是會盡量避免負面、令人想起不愉快事物的字詞。寫稿多用正面、或讓人產生正面聯想的字眼,產品也較易推銷吧。
能正面形容的東西就避免用雙重否定,這是小學作文課也會教的。但除了直接和簡潔等寫作技巧,字詞運用得宜,或能利用文字來定性或「框起」(frame)某些事情的技能,就更是一門專業,亦是政經領袖應具備的才能。水門事件主角尼克遜是個例子,有評論指因他在講話中用上太多負面的說法,更令人不其然更相信他是一名騙子,最終亦因醜聞下台。在商業社會,行為心理學的framing effect(框架效應)也是管理和行銷人員要學的課,因為關鍵很多時不在於說些甚麼,而是怎麼說出來。
當然家庭的日常對話,沒有必要那麼「專業」和機關算盡,然而家長在言語上,用上正或負面說法的多寡,卻可能慢性地影響子女對日常人和事的觀感,甚至造就不同的性格。例如學業上或比賽場上,負能量型家長會較常以競爭、零和、鬥爭、或許勝不許敗來看待成功與否;較為正面的版本,卻可視成功為奮鬥、毅力、合作、肯創新、或求同存異的藝術等等。
達致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可以是樂觀地、積極地去走,也可以是充滿戒心和不安地去爭個焦頭爛額。這不是說父母就要避重就輕、隱惡揚善,但家長對事物的framing與自己心態,卻絕對會滲透到孩子的想法裡,影響他們是懷著希望、還是忐忑不安地去面對挑戰。日子有功,平日多加留意自己的心態和用語,或者就是對孩子的上佳禮物。
https://mameshare.wordpress.com/2018/12/27/%E3%80%90%E7%8D%A8%E5%AE%B6%E3%80%91%E6%9D%8E%E8%87%BB-%E5%86%8D%E8%AB%87%E6%AD%A3%E8%B2%A0%E7%9A%84%E5%8F%96%E6%85%8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