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不順氣的學生和家長 《am730》

教育局長吳克儉日前說的深深不忿、很不順氣、和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等,已在坊間發酵了數天。其實民望在官員中長期敬陪末座的吳局長不用太氣憤,比起香港的家長和莘莘學子,30萬元月薪的他所受的委屈,並沒有甚麼大不了。
在香港,差不多所有教育制度上的問題,和衍生出來的壓力,都是由前線老師、學生和家長承受。付得起錢的還可以選擇國際學校,日子或會過得好一點,但也聽過有外籍家長大吐苦水,說國際學校的家長活動多得讓他和太太透不過氣,他問為何每月給學校萬多元學費,還要家長做那麼多「義工」。
而供不起子女讀國際學校或私校的家長,承受的壓力自然更大。以前基層子弟還有機會入名校讀書,但自從香港教育「市場化」後,愈來愈多傳統名校轉為直資,不公義地把很多有潛質的基層學生排除在外。當然津貼和官立學校也有很多質素很高,亦有很多有心的教育工作者在默默耕耘,但他們卻要面對很多指標、報告和文書工作,亦要應付TSA和種種評估……總之一切都是冷冰冰的數據,功利地衡量所謂教育成效。而這些年來新增的壓力,就一層壓一層,最終壓到最沒有反抗能力的小孩子身上,真的很無陰公﹗
雖然很多制度上的問題,都不是吳局長的錯,但如果他還是不順氣,不妨想想這幾年,除了不斷去所謂溝通、考察、和旅行吃放題外,他究竟做過甚麼實事,改善過香港的教育制度、緩和過學生及家長所受的苦難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