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搶購iPhone 6 論行銷 《信報》

9月12日,和很多蘋果新產品開售的日子一樣,可能令香港的生產力突然下降了數十分鐘。那天下午3時,很多人伏在電腦前,嘗試買新iPhone。有人是真用家,有人想炒賣,有些人則旨在湊熱鬧。走到Pantry、再到洗手間,以至在社交媒體上,四周的人都在講買機。有人徒勞無功,有人一擊即中。無論如何,蘋果已令數以十萬計的打工仔,暫時放下手上的工作去碰運氣,本港也不知不見了多少GDP。
近年不斷有人批評中外媒體,為何好像收了蘋果公司廣告費一樣,每當他們有新產品推出,都在嚴肅的新聞裏,又抽時間,又花篇幅,巨細無遺地報道新產品的格式、功能及賣點,簡直就像廣告雜誌一樣,還間接助長炒賣風氣。身為傳媒人,也要講句公道話,其實很多新聞媒體同時亦有報道,針對蘋果新產品的批評,也當然有提及蘋果對手的冷嘲熱諷。早前蘋果某些新產品,由於讓粉絲失望,也有不少負面報道,只是蘋果的品牌太強,可能未必有太多人留意負面消息罷了。而且某些新產品的功能,確實有機會改變都市人的生活模式,亦有很多人關心,所以絕對不能說沒有新聞價值。就好像Google 推出Google Glass,Amazon推出Prime Air一樣,主流媒體也有詳細報道,也不能說是為這些公司賣廣告。
市場調查非萬能
像蘋果、Google 和Amazon 等大企業,有能力推出改變世界、創造新需求的產品,曝光率高不足為奇,但這些機會不是很多公司有能力享受,中小企更只有羡慕的份兒。不過就算未能享有大企業的曝光率,只要好好經營Content Marketing(內容行銷),就算未必能得到媒體垂青,也可在網上發光發亮,增加人氣,「to getyour audience excited and do the hardpart for you」,幫你又like又share,品牌自然更吃香,商機自然增加。
不過要令audience excited,才是真正高難度的一part。萬事起頭難,不走出第一步,雪球就不能愈滾愈大。行銷人員最想知道客人的想法,和什麼東西才能壓根兒最觸動他們的心。暢銷書《Think Likea Freak》,其中一段引述研究,指單憑市場調查,或參考其他人的做法,很難找出什麼才能真正觸動人心。作者舉例,心理學家Robert Cialdini 用電話訪問美國加州的居民,他們最看重的節能原因是什麼。得出的次序是:1.能保護環境;2.對社會有益;3.節省金錢;4.因為其他人都這樣做。但當研究人員再用另外一個迂迴的方法,去找出居民願意節能的真正動機時,結果就差天共地!研究員發現,其實加州居民最重要的節能動機是,「因為大部分鄰居都這樣做」!
調查結果和真正原因之間的巨大落差,不是因為人類口是心非,而是人心實在太複雜,很多人也未必清楚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直至真正觸動他們的東西出現。也不能武斷地說人性是自私或自我保護,因為這也解釋不到很多無私和慈善的行為。只能說,人是由一系列的動機去支配。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只是跟隨市場調查的結果去行銷,或者看到別人做什麼自己也跟着做其麼,就很可能影響銷售效果,甚至會撞上大板。企業的廣告或公關災難,也不是不常見的。
能成功令audience excited,可以提升Brand Awareness,不過要把品牌效應轉化為生意,還要令用家真正滿意,和在行內建立良好的口碑,當中還有好一段路要走。這幾個月和朋友經營W M IEducation,讓我體會到,要做好推廣,要有好的口碑,就必須先要家長滿意。口碑也只能慢慢累積回來,不是花一大筆錢做宣傳就可以。宣傳方面,也不是別的行家怎樣做,你就怎樣做,而是首先要自己相信自己的一套,再不斷做自己的「市場調查」。這當然包括多點走到前線,和家長交流,與前線的員工溝通。只有真正明白家長的需要與評價、員工的想法,才能好好調節業務的方向及課程。我們未必有馬雲、喬布斯或布蘭森那些神級的創造需求,以及創造新聞頭條的能力,但只要多點用心、勤點用腦,不人云亦云地營銷,自然也可以創造多點價值。
我們看見WMI這個品牌愈來愈多人認識,學生人數增長也高於預期,得到的滿足確實不單止金錢能夠衡量。然而,經營私營教育事業,天天有新的挑戰,主事人要有耐心和熱誠;一方面希望給每位學生最好的學習體驗,另一方面又要做好經營成本控制。成功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我們會一步一步堅實地走下去。

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李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