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怎去想和怎樣想 《Mameshare》

子女要博雅,家長應先博雅己身。多看書、多思考、多充實自己,總好過單靠家長WhatsApp群組來接收資訊。我不喜歡寫「讀書報告」,但很想說說一本在二戰後影響力很大的小說――Hermann Hesse的《Siddhartha》(悉達多)。這本哲學味小說,對育兒亦有些啟示。
很多人讀過這名著,小說不算長,也不算艱澀,未讀過的不妨花點時間讀一讀。相信不同的人,讀著小說主人翁悉達多追求生命答案的故事,也會有不同的領會。故事我不詳述了,只想說其中一段,悉達多和好朋友分道揚鑣,原因是好朋友認為,只要能跟隨得道的智者學習,就可找到生命的答案。而悉達多就堅信,生命的答案是不能教的,必定要自己去領悟,自己去修學回來。
養育子女其實亦要好好思考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想」(What to think),和「怎去想」(How to think)的分別。「怎樣想」是我們把很多事情都設定好一套答案,然後灌輸給孩子。「怎去想」是傳授他們一套思辯方法,引導他們以自己的想法去解決問題。如果學術上多思考的學生,會比背誦答案的學生優勝的話,那麼在人生道路的問題上,能以自己的想法去過活,能靠自己的經歷悟出生命答案的孩子,也應該比起只是凡事跟隨父母想法的孩子快樂。
再說,父母依自己的目標和既定框架培育子女,就算本身是高材生或成功人士,孩子最多亦只能去到父母框框的界限。但如果放手他們自己找去路,他們的upside可以是無限的。最終他們能到達的高度,也往往教父母意想不到。「Children will learn when they are ready to learn, not when we’re ready to teach them.」(當兒童準備好學習,而不是當我們準備好教的時候,他們就會去學。)
《悉達多》小說中還有一個點子想分享,留待下回再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