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仁者無敵 《Mameshare》

電影《Wonder》有句名言,「When given the choice between being right and being kind, choose kind.」這句說話不單適用於電影中的角色,放諸四海我認為都適合。雖說現時社會競爭激烈,連小朋友也不例外,因為部分家長之間的競賽會蔓延下一代,但小弟始終相信,正是在這個科技如日中天、社會好像愈益功利的年頭,如果能自小植入侍人以善的處事方式給孩子,對他們的未來的裨益就更大。

中產父母的理想人生,應該是孩子入讀名牌幼稚園、小學、中學,再在DSE或IB考取佳績,然後入讀大學的所謂神科,再找份高收入的穩定工作。坦白說,如果我兩名子女能踏上這條坦途我也會很安慰。但要踏上人生的坦途,難免要一關一闗地過,在不斷的比拼中,一次一次的勝出人生的淘汰賽。在這過關斬將的過程中,難免遇上很多人性的考驗,與並不太友善的對手。這些有你沒有我的競爭,在名校中可能會更加白熱。及早為子女作好預防和學習應對,確實有實際必要。

如何作好應對的準備,或許可以由心態入手。以「仁」為本聽下去好像很高深,但看過《Wonder》就會明白,「choose kind」未必是遙不可及的行為,而是每天都能作出的抉擇。《Psychology Today》的心理學家把Kindness定義為「a behavioural response of compassion and actions that are selfless; or a mindset that places compassion for others before one's own interests.」凡事耐心一點、和善一點、對同學寬容大方一點,或許短時間內會吃點眼前虧,但長遠來說,必定更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友誼,在需要別人支援的時候亦自然有更多人願拔刀相助。

在這個溝通及人際關係比任何時代都重要的人工智能世紀,也惟有仁者才能長遠地和持續地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且待人以善,起碼每天能活得快樂一點。日本有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善良的人因為懂得感恩和幫助有需要的人,因而更能感受到自身的幸福。亦由於仁者多數富有同理心,因而更能廣交好友和減少敵人。亦有研究指,善良的人抗壓和對抗負面情緒的能力較強,長遠心理比較健康。

那如何慢慢把待人以善的訊息,有效地灌輸給孩子呢?除了父母本身要侍人以善外,還有甚麼事情可做?下星期再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