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

談些建設性話題 《Mameshare》

小女喜歡說話,雖然很多時和她傾談比起做節目還疲累,又很多時被她問得啞口無言,但這又卻是身為爸爸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像近日和她飲茶,她老實不容氣地問,「媽媽也有東西不愛吃,你為甚麼不責罵她,卻罵我不吃這樣那樣?」一時間也不知如何回應。

當然不是每次對答都這般有趣,激心和擔心的時候也是常出現的。不過親子溝通,和世間上其他的溝通一樣,也是多好過少,愈多就能愈了解對方。隨著兒女的詞彙愈來愈多,溝通能力愈來愈強,作為家長的腦筋自然也要愈轉愈快。而這個挑戰如果能駕馭好,讓親子間能經常平等及平易地談天,對他們將來的發展,卻可能比起眾多的補習和興趣班更為重要。

很多人知道哈佛大學一個很有名的研究「The Grant Study」。這個歷時75年,追蹤二百多名哈佛畢業生的研究,是試圖從這群人不同人生階段的生活和際遇,找出令人幸福的種種因素。其中部分結果顯示,童年時感受到母愛溫暖的人,不單賺錢能力更高和工作表現更優勝,亦沒有那麼容易患上癡呆症;而童年時感受到父愛的,就沒有那麼容易變得憂慮。簡單地說,溫暖的童年,影響著未來的幸福和成功。

這看似明顯不過的道理,卻往往被現代父母所忽略。不是說父母們不給予孩子溫暖的家庭,而是我們和孩子的溝通,如果不留神或經常從自己角度出發,未必能讓他們感到關心和溫暖。簡單舉個例子,我們每天和孩子見面的時間不多,但回家的第一句會問他們甚麼呢?「功課做完沒有?」、「測驗幾多分?」、「今次默書合不合格?」;還是「今天過得開心嗎?」、「今天最高興的是甚麼呢?」或者「星期日有甚麼東西想做嗎?有甚麼地方想去嗎?」、甚或「今天午餐好吃嗎?」、「有甚麼東西想吃呢?」也可以是不錯的話題。

這些只是例子,小弟想說的是,有效和有建設性的溝通很多時也要是孩子想說的話題,而不單是父母想講的東西。要他們感到父愛和母愛,就要以他們作為出發點。這是我們經常要反思和提醒自己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