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良性與惡性競爭 《am730》

還記得一個「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的廣告,被網民群起鞭撻嗎?有天和友人談起競爭的問題。友人認為「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是傳統智慧,害怕競爭的孩子很難成大器。我同意,只怕是社會瀰漫的是惡性、而非良性的競爭,這既危險又可悲。
何謂惡性競爭?簡單來說就是成績代表一切,為了名次和勝利可以不顧一切。就好像明明技不如人,卻想盡旁門左道,或鑽盡制度的空子來謀取勝利。這些事情在學界比賽已司空見慣。雖說踩著別人膊頭上位的傳統中環價值,和搬龍門的新興金鐘價值,愈早學懂對孩子未來的競爭力愈有幫助,不過為人師表或為人父母的,又忍心把惡性競爭年輕化嗎?
從前和一名美國籃球教練交流,他對球員強調,無論正選或後備,每人對球隊都很重要。就算某些球員沒有落場機會,充裕的後備軍也是球隊贏波的本錢。因為後備兵源不足,只會打殘正選。那教練認為,只有強調團隊精神及良性競逐出場機會,球隊才能進步。惡性競爭,勾心鬥角,就算贏波也沒有意思。
為兒女選校或選擇課外活動,這也應是個重要考慮吧?
開一點,雖然學校之間也應有良性競爭,不過我百分百支持取消TSA。現時很多小學生就算在家長協助下,也要經常做功課至深夜,這肯定不是正常快樂的童年。就算不是一刀切取消,局方也應盡快檢討整個TSA制度,舒緩莘莘學子無謂的重擔,如果局長還是有心和有力搞好教育的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