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3日 星期五

平衡控制心理健康點 《Mameshare》

有朋友怕自己孩子變成港孩,不單凡事依賴父母,還會把失敗的責任歸咎其他人,或抱怨自己運氣太差—學業成績欠佳是因為老師教得不好;輸了球賽是被球證針對;其他比賽落敗就因為不夠運……總之所有問題都不是自己問題,所有的錯都是社會的錯,而別人之所以成功就在於出身好和夠運。在「控制點理論」(Locus of Control)中,這類人是強的「外控者」(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一旦失敗了,就會顯得無能為力,也覺得沒有所謂,毫無鬥心要幫助他們也十分困難。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現時普遍得到良好的栽培,資源亦較為充裕,直昇機家長也愈來愈多。如果甚麼事都有家長代為出頭,孩子的確比較容易變成強外控者。他們較容易認命,傾向不願接受挑戰,也愛推卸責任。可想而知也較難有一番大作為。

因此有遠見或要求較高的家長,會想辦法自小培育出一個有強「內控者」(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特質的孩子。內控者愛把成就與努力掛勾,萬一成績未如理想,或在比賽中落敗,他們會歸咎自己不夠勤奮和練習不足夠,而不會找外來因素來為自己開脫。而當內控者得到好成績,成功的經驗又會鞭策他們更加努力。即是強的內控者無論是成功或失敗,都可以是推動下次做得更好的動力。

家長很自然喜歡孩子成為一個強的內控者,很多學校亦強調自強不息的重要,希望孩子成為Best of the best。不過凡事太過傾側於一邊都是危險的。雖然喜歡找藉口的外控者好像會一事無成,但也不要迷信內控者就等如成功。太強的內控者,會期望、和設法去控制大部分事情,甚至想控制其他人,令其他人都像自己一樣努力。但世間有太多東西超乎人的控制範圍,成功亦確實有一定程度的運氣因素。正如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方式健不健康,但卻沒可能控制疾病何時來襲。

作為一個有智慧的家長,就會明白強的內控者較難會快樂,亦較容易有焦慮和可能出現社交的障礙。所以最好是孩子能平衡內控和外控,在相信自己努力可帶來改變的同時,亦要明白不是一切都可以控制在手裡。其實家長自己如果能夠學習放手,適當地放鬆自己的控制欲,何嘗不是改善心理健康和親子關係,與及家庭和睦的關鍵呢?

「平衡」根本是家長們要牢記的詞語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