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

做決策切忌人云亦云 《信報》


小兒剛於前兩天出世,2018年對小弟來說又是另一個新開始。這次和6年前第一次當爸爸的感覺和體會已經很不同,一切都比較簡單隨意,沒有之前如臨大敵那種緊張的亢奮,也沒有浪費太多金錢買一堆用處不大的東西。可見經驗是何等的重要。
這幾年做了老爸後自覺成熟了不少,很多事情未親身經歷過,就算讀多少本書,聽過多少所謂專家意見,也不會真正明白。特別是這個網上真假資訊泛濫,人人都可以是專家和意見領袖的快思慢想年代。
網絡很容易控制或誤導人的想法和觀感,就連台灣當局也因為職員「被標示錯誤的互聯網圖片誤導」,把美國杜勒斯國際機場當成是桃園國際機場印在新版護照上而鬧出國際笑話,要回收護照和道歉。可見網上資訊是把雙刃劍,方便人的同時,亦為很多不用心求證的人製造一個又一個的陷阱。
就算當了多年新聞從業員,一不小心也很容易「跟車太貼」,對很多事情想當然地過早定下結論。其實,很多時只要「讓子彈多飛一會」,讓更多資訊浮現才評論,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會公道一點。
舉個例子,近日財經新聞的焦點人物之一曹貴子,有傳媒報道、或朋友私底下討論時,會把事件和玩具大王蔡志明扯上關係。這是很多人看完報道後未經深思就輕易得出的觀感。面對着這些片面觀感,很多時當事人難以一時三刻解釋或平反。但只要稍為思考一下,就不難看到當中不合常理地方。
首先,蔡先生身家數以百億元計,從事玩具業等正當生意致富。
今時今日,他究竟有沒有必要為了相對身家只是雞毛蒜皮的財富,而押上自己的名聲呢?很難想像一個這樣成功、多年來又熱心公益及教育的超級富豪會不懂得計數,冒這樣不對稱的風險。因此相信蔡先生是信錯了人,難怪他會和曹決裂及大罵他「害人害己」。
再退一步想,如果蔡先生知情,又有沒有可能會把自己的女兒,而不是其他人,放到這麼接近曹貴子的風眼位置,讓女兒和他一起做生意,承受這麼大的無謂風險呢?這是很難讓人相信的。
熱門未必等於事實
不過,在現時的即食社交媒體文化下,很多人都只會快思,而不去慢想,觀感決定一切。甚至連很多受過專業訓練的管理人員,也很可能有意無意地受到這種即時文化影響,而作出一些未必對公司最理性和最合情理的決定。
一些新業務或合乎策略發展的投資,有時會因為部分聲音比較大、在社交媒體上較多追隨者的團體、又或者「什麼-rights」、「什麼-concern groups」等的意見而拖延或卻步。只是注重懂得利用社交媒體和大眾心理傾向的持份者意見,而忽略基本的理性分析、忘記較少發聲的持份者的看法,可能是決策者愈來愈容易犯的錯誤。而很多這些錯誤決定更涉及高昂的成本與代價。大聲並不等於一定對,甚至大聲也不等於就是主流。
曾經有研究新媒體如何影響決策的統計指出,超過八成的企業決策者(來自不同國家,但主要來自美國),會透過網上搜尋器去幫助他們作決定,亦有愈來愈多的專業人士會參考網絡文章或網誌等渠道去協助研判問題。
不過,在搜尋器或社交網絡排在前列位置的文章,除了是付費廣告外,都只不過是比較熱門、多人閱讀和轉載的。
然而,熱門很多時未必等於事實與真理,有部分譁眾取寵的文章,反而會違反客觀分析和大眾利益。近年興起和蔓延的民粹主義,就是過分簡化、容易引起共鳴,但卻是非理性的結合。它已引發出全球很多的「黑天鵝」事件和政治問題。
企業決策,看似沒有那麼容易被民粹影響,但其實民粹主義正滲透每個角落。有時做生意也因為怕了民粹而妥協。企管人員要不時警惕,多着重理性分析和客觀數據,着重看大圖畫,少被民粹式觀感影響決定,特別是重要的方向性和策略決定。這是新一年要學習的功課。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