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選校不看排名榜 《Mameshare》

任何排名要有意義,就要對所追求的目標有指標作用。大學怎去排名已很惱人,目的是求財、求知識或求名牌已可以差別很大,更何況中學和小學?但偏偏愈來愈多人愛把甚麼都排個名次,甚至連主流傳媒都開始報道這類排名榜,懶理排名是否科學與透明。特別是快將來到小一統一派位的「大抽獎」填表階段,有人排自然就有人看和爭相轉載。

為孩子選擇學校的因素很多,不可能科學地計算一個有意義的指數。地點、歷史、校風、師資、硬件設備、課程軟件都可以是考慮因素。但小弟認為,最重要的,和影響孩子最深遠的元素,是和孩子每天相對七、八小時;每星期相對五天的同學們。最影響小朋友成長的,不單是父母或老師,還有他們的朋輩。很多好學校之所以是名校,在於學生的質素高,同學之間能產生良性互動和競爭,大家取長補短、互相鼓勵、互相學習。近朱者赤,如果真的要排名,一間學生質素高的學校,才應該排在最前。

但怎樣界定學生的質素高低呢?我沒有標準答案,亦相信很難定出一套客觀準則,每間學校每年收取的學生亦有差別。成績好、入大學比率高或贏盡學界榮譽的,也未必就是一群質素高的朋輩;同學多出身基層的,亦不一定質素參差。而正所謂百貨應百客,有家長會喜歡追求卓越、著重成績和榮譽的學校;有家長就愛孩子多與上流社會的下一代為伍;但亦有家長不喜歡子女恃才傲物,寧選擇比較著重謙遜與品格培育的學校。每名父母本身的價值觀與目標也不同,沒有誰對誰錯,也根本不能一概而論。

因此如果到現時還參考這類根本不知憑甚麼方法去排的排名榜,不是太懶惰,就是太天真了。這些所謂的中、小學、甚至幼稚園排名榜,我從來都不會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