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9日 星期日

提升快樂指數 《Mameshare》

做父母的出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是為博子女一笑。新年寶寶創閘出世,很多父母接受記者訪問時,常說的一句也是「最緊要BB開開心心」。暑假這麼長,一家人去旅行又去主題樂園,亦無非想子女盡興,到開學後又再衝刺。如果花了很多心思,為子女安排好連串節目,又或者買了滿以為子女喜歡的禮物,但最後得不到欣賞,甚至因為不合孩子的期望而被發脾氣,就可想而知會有多失望。

失望是不必要的,因為孩子不會演戲,不像成年人為怕至親失望,就算不太快樂也會扮作開心。小朋友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父母首先應該欣賞這點,不要讓他們連表達一下真性情也要壓下去。另一方面,把快樂作為一種目標,肯定是太高的期望,不單很難達到,也難以維持。因為快樂不是能「製造」出來的東西,而是一系列條件配合下產生的副產品。父母要孩子快樂,不是每天問他們怎樣才快樂,然後努力去滿足這些願望就可以達成。可能要做的是由教育著手、由培養德育和價值觀著手、由家長的言行等等方向著手,漸漸建立一系列讓孩子快樂生活的條件和環境,期望他們在這些基礎上樂觀地做人,快樂地成長。

最近公布的香港兒童快樂指數調查,9歲以下學童的快樂指數急跌,分析指可能和現時的起跑線文化,兒童為求入讀心儀小學而不斷被催谷有關。雖然這結論可能過份簡化問題,不過活在一個不斷為面試而準備的童年,父母就算不停買玩具、不斷去旅行,也確實很難產生讓孩子快樂的足夠條件。況且,沒有知足和感恩的觀念,再多的物質也只能製造極短時間的快樂與滿足。

提升快樂指數,先不要讓快樂也成為壓力,不要讓孩子明明不快樂也被迫扮作快樂來討好父母。其次自然要去找孩子快樂的源頭,製造一個讓他們愉快成長的氛圍。溫暖關懷的父母、和睦的夫妻關係、充足的遊戲時間、和適當的獎勵與鼓勵等等,能做到愈多自然就愈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