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認識、愛上、學習 《Mameshare》

音樂成績卓越的男拔萃校長鄭基恩曾說,小朋友通常到了八、九歲,音樂上的技巧會突飛猛進,三、四歲開始學樂器和八九歲才開始分別不大,最重要還是他們喜歡。話雖如此,很多家長很早就讓孩子學鋼琴或其他樂器,無非怕落後於起跑線。
小女四歲開始接觸鋼琴,但只是一星期上一次堂的玩樂性質,沒有太多練習,更沒有報任何考試,因為只是讓她接觸一下音樂,沒打算拿證書去報考學校。孩子還小,逼不來、也沒有必要逼她學這學那。接觸音樂和舞蹈,就由她喜歡的《天鵝湖》開始,當她聽到美妙的音樂,看到漂亮的舞衣和優美的舞姿,就自然產生學習的興趣。潛移默化、多看多接觸,才有機會令孩子慢慢愛上,正式學習時才更愉快和用功。
好像每年的太古「港樂.星夜.交響曲」就是很好的機會,讓小朋友接觸高質素的入門古典音樂表演。今年的曲目相信精心挑選過,很合小朋友口味,有《星球大戰》、《龍貓》、《拉黛斯基進行曲》、《藍色多瑙河》加上和煙花一起出現的《1812序曲》等,全部都很易入耳。在場的小朋友很多聽得手舞足蹈,沒半點悶場。問小女是否想有天能彈出這些音樂和上台表演,她立時不斷點頭。古典音樂原來可以一點也不沉悶,小朋友也不一定要大人牽頭催迫才會愛上和學習。近年香港管弦樂團也舉行不少以家庭為對象的音樂會,也是希望向小朋友推廣古典音樂。傳統中國戲曲也是這樣,向小朋友投其所好,吸引他們多點認識,再希望在家長的推動下,愛上和學習。
試想如果這個先認識、再愛上和學習的過程倒轉了,小朋友根本並不認識一樣東西,也未產生興趣,就被拉去學習,甚至被迫不斷練習來應付考試,他們又怎會愛上這事物呢?因此不少人考完八級琴後都不會再打開鋼琴蓋,因為他們從未愛上彈琴,甚至可能根本未曾真正認識這東西。
套用於其他如學業等方面,道理也是一樣。任何事物都應該先接觸認識,從而產生興趣和慢慢愛上,自然在學習上也容易得多,和有熱誠得多。到時家長從旁鼓勵或給力,也更有效率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